全國逾30個城市欲耗巨資重建古城
來源:法制網 2012-11-17 編輯:唐麗萍
兩院院士吳良鏞曾指出,大拆大建對地方政府而言是一種最經濟的做法。“老城中心地價高,拆遷花費的成本高,但是經濟回報會更高。”趙中樞說。 聊城市政府的公開效益預測稱,古城內棚戶區改造項目投資約為16.87億元,可建民居約48萬平方米,預計銷售收入約28.8億元,其利潤之豐厚自不待言。 如此,不是在新區大筆一揮,而是在古城的“螺螄殼里做道場”成為重建古城最劃算的選擇。 然而,所有的算盤都能盡如人意嗎? 在當下轟轟烈烈的古城重建風中,山東棗莊的臺兒莊古城是為數不多的已然開門迎客的一個。公開資料顯示,自2010年開城以來,該古城共接待了400多萬人次游客,從2009-2011年,古城三產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了3.9%。 更多正在加速度前進的古城項目尚未及接受考驗。“是假文物沒關系,但要考慮業態。業態規劃成功,古城會響亮轉身;只是物質城墻,可能大量的錢投進去以后收不回來,留給下屆政府,最后真正承擔的還是老百姓。”并不反對再造的吳必虎說,“政府立項,老百姓埋單,直到一代代把債還清。” 夜幕降臨,一平方公里的聊城古城里,只有屈指可數的幾處燈光。而政府的官方話語堅信,“一座古城如鳳凰一般徐徐除去老舊的軀體,正向新生闊步前進。”(作者:南方周末記者 彭利國 實習生 周瓊媛 發自:北京、山東聊城) |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旗下網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