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熱點>社會民生 >正文

媒體稱部分碩士生成“碩蟻”一族
來源:南方日報 2012-10-30 編輯:唐麗萍

知識轉化為能力技能

才能改變命運

市人社局副局長何士林:

曾幾何時,“知識就是力量”鼓舞了多少寒門學子發奮讀書,跳出農門,即便在包分配的教育體制已被打破的今天,“高學歷”仍然是農村娃改變現狀的人生夢想。但是,上學不等于就業,“高學歷”不代表有能力,這是人們不得不直面的社會現實。

“我篤信知識能夠改變命運,但只有社會需求量大的知識才能改變命運。”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何士林說。

他認為,教育從精英化走向大眾化,對于中國整體來說是與國際接軌的好事,然而對于大學生個體而言卻充滿困惑。因為學校固定的培養模式、家長的觀念意識、學生的自我定位、社會的傳統觀念、社會對普通勞動者的保障力度等,都會影響學生對自己的定位。“社會是不需要大量的‘歷史學碩士’,也不需要那么多的廳長、處長,但需要許許多多掌握了技能的人才。但很多人認為讀了碩士,廳長、處長的位子就等著我了。”

何士林分析,目前的學校教育偏重于教學生“是什么、為什么”的知識,卻疏于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知道怎么做、怎么做得好”,使學生們難以養成知識的創新能力。

他認為,教育的本質應該是在關注人的全面發展的同時,教人以社會需要的一技之長。然而現行的教育有時完全背離了教育的本質:把教育與讀書劃等號,讀書與考試劃等號,高分與成才劃等號。教育淪為與考試有關的知識的灌輸。死讀書,讀死書,讓這些“碩蟻”只有知識的累積,卻缺乏創新的能力,很難在社會和工作中有大的作為。“美國大學生創業率達20%,而中國大學生僅為1%。這說明什么呢?那就是學校沒有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知識沒有轉化為能力。”何士林表示。

何士林認為,在目前大學生就業困難情況下,研究生教育還是應該保持精英化,不能過大擴招,“大學就不了業讀碩士,碩士就不了業再讀博士,但社會需要多少博士呢?這不僅浪費了國家的教育資源,還誤人子弟”。

他建議研究生,要有關于人生設計、生涯規劃的知識與素養的積累,在學習大量理論知識的同時,要學會一門技能。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首頁> 國內熱點>社會民生 >正文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福建要聞 國內熱點 文化教育 熱點專題
臺海播報 環球掃描 娛樂體育 互動反饋
生活服務 論壇熱貼 博文精選 報料投稿
< 返回首頁 | 回到頂部 >
東南網旗下網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中文字幕无线精品亚洲乱码一区 | 日韩欧美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综合色区中文字幕首页 | 日韩中文无线码在线视频观看 |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福利 | 五月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