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程少于五年不宜安裝"腦起搏器"
來源:廣州日報 2012-10-23 編輯:黃水來
●腦深部電刺激術可令帕金森病人減藥50%,但術后仍需服藥 帕金森病患者服用左旋多巴藥物到一定時間,藥物的效果將達到極限,此時可通過安裝“腦起搏器”改善病情。專家強調,安裝“腦起搏器”并非人人適合,患者病程不能少于五年。安裝后也不代表一勞永逸,在堅持服藥的同時,還要定期接受醫生的“程控”。 服藥多年現“異動” 可考慮手術 帕金森病屬慢性腦部退行性病變,患者腦干內被稱作“黑質”的部位出現急劇退化,無法產生一種叫做“多巴胺”的神經傳導遞質,導致大腦對肌肉活動的指揮能力下降,患者表現出動作緩慢、震顫等癥狀。此病高發年齡為50~79歲,國外統計數據顯示,大約每800人當中就有一人患上帕金森病。 原發性帕金森病首選服用左旋多巴類藥物。然而,經過幾年的治療,左旋多巴類藥物起效時間越來越短。當藥物發揮效力時,許多患者還會出現奇怪的手腳“亂動”現象,就像跳舞一樣,完全不能自控。 “這就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見的運動并發癥即‘異動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科專科主任陳玲教授指出,出現“異動”的患者從原來的不能活動走向另一個極端——不由自主的亂動。通常來說,中晚期病人出現運動并發癥,就意味著藥效已經達到極限,這時可以考慮通過手術予以改善。 |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旗下網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