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從男籃、男足的失敗中吸取教訓
來源:東南網 2012-08-13 編輯:黃水來
曾記否,當年中國男足在免于與強手交鋒的情況下僥幸出線后,米盧儼然成了一個“民族英雄”?!啊痢痢辆啤?、“×××空調”、“××DVD”、“××飲料”、“××電工”等企業,爭相請米盧“代言”。而米盧呢?欣欣然來者不拒,陶陶然廣而告之。也難怪,一條廣告就有300多萬元人民幣的進項,多香多大的誘惑呀! 有道是,一心不能二用。一個熱衷于大做廣告的人,怎么可能一心一意做好教練工作?鄧華德是否全身心撲在教練工作上,我不知道,不敢妄加評論。我只知道,“21CN體育”日前在《鄧華德革命未成先下課 細數雙面教頭三年功與過》中寫道:“從一個主教練角度出發,他在技戰術方面并沒有實質的貢獻。”“事實上,鄧華德的處事圓滑甚至是狡猾,隊員都是有所認識的?!薄霸趪谊犼爢T的選擇以及裁員的問題上,有人覺得鄧華德人品不佳”。 人們不禁要問:一個技戰術沒有什么過人之處,且“處事圓滑”、“人品欠佳”的教練,憑什么帶好隊伍、提高技能,拿什么讓球員信服、敬佩? 世上沒有常勝的將軍,中國男籃已經夠“灰”了。我之所以要寫這篇短文,是希望有關方面,從鄧華德、米盧身上吸取教訓。今后不論是請“洋教練”,還是用“土教練”,都要把嚴格訓練、科學訓練、刻苦訓練作為成功的基石,而不要指望靠所謂的“神奇”教練,就能一鳴驚人、一夜成名。別忘了,平時不想多流汗,戰時必然多流淚。 米盧早已悄然“遁去”了,鄧華德也已黯然“下課”了,我猜測,有關主管部門或許又在考慮——開出更高的報酬、給出更優的條件——彎下身子、瞪大眼睛,全世界尋找下一個能夠給中國隊帶來希望,乃至神話的教練呢? 誠然,體育不能強國力。但是,體育可以壯國威。我們是否應當從男籃、男足的失敗中,認真吸取教訓、認真總結反思:競技體育取勝的希望,究竟是寄托在高薪聘請洋教練上,還是在著力改革相關體制機制、扎實推進體育運動的普及上下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