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提振下半年經濟應當有所作為
來源:東南網 2012-08-13 編輯:黃水來
中國糧食要繼續增產,面臨著氣候變暖、資源約束等瓶頸,注意加大科學有度的糧食儲備、注意完善貿易調控和產業準入政策尤其必要。此外,還要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要著力于科技創新。農業科技,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發展現代農業的決定性力量,也是我國糧食安全的基礎支撐。 中央政治局會議的“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6點意見”中,農業問題是重要一條。穩增長、擴內需、轉方式,農業是關鍵。農村經濟增長潛力,是中國經濟新動力的重要來源。下半年,把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加快轉向農村,把國家財政新增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經費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量更好地用于農村,把握經濟發展規律,繼續深化涉農改革,著力解決農村發展中的問題和不足,積極培育農村經濟新增長點,把整個農村市場發展潛力釋放出來,這些都做到了,我們提振經濟景氣還擔心沒有很好的動力源嗎? 提升農業農村經濟,就要保護農民合法權益。推進城鎮化,歸根結底應該是為了農民,推進的應該是廣大農民真正需要的城鎮化。加快城鎮化進程,不是簡單地把工廠、商業搬進村,把農民逼上樓,那是“偽城鎮化”。 另外,農產品增產不增收問題,依舊困擾著農民。因此,政府有關部門在農產品物流的改善方面還應該進一步努力,要真正服務社會,讓農商對接更順暢一些。同時,在農產品供給方面,也別老盯著幾家大賣場、大超市,應允許早市、夜市等自由市場存在,搞一些公益性菜市場,讓農民和市民“緊密接觸”。 當前,傳統的“舊三農”政策已經遞進為“新三農”——“強農、惠農、富農”,農業農村經濟通過“強”和“惠”,將使農民得到富足,經濟“穩增長”的基礎也能得以夯實,中國經濟必將穩中進前。(王振峰) |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旗下網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