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老賴”增多 閩企很“受傷”
來源:東南網 2012-07-26 編輯:唐麗萍
【提醒】拿訂單前先查資信 面對目前的外貿困境,不少外貿企業都建議出口商拿到訂單前,用信保平臺先查外商的底細。 每年出口相框、畫框等裝飾品多達幾千萬美元的福建省億隆家庭裝飾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惠玲說,在國內做生意還經常遇到貨款收不回來的情況,更別說是在國外,為了防范風險,他們企業拿到訂單前,都會想辦法了解對方的資信狀況。 泉州晉江的福建新亞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是我省外貿系統樹立的一個典型。新亞總經理張劍峰說,面對出口風險,他們拿下訂單前,也要先查勘買家資信信息,這樣才會更大膽接訂單。 據了解,多數外貿公司是中小企業,客戶穩定性不足、風險管理水平有限,而且單家企業能獲取的信息總是有限的,因此現在企業紛紛咨詢信保公司。信保公司則對外商進行定期追蹤,定期調查評估海外買家的資信,并向企業發送買家資信報告、風險預警等信息,幫助企業建立風險轉移機制。 【延伸】多數企業投保意識薄弱 作為國家為推動外貿出口、保障企業收匯安全而制定的一項非營利性政策性保險業務,出口信用保險由國家財政提供保險準備金。 記者了解到,截至2012年6月30日,福州市已經參保的企業有352家,今年新增了51家,同比增長21.8%,企業投保意識正在不斷提高。 截至目前,福州地區大部分的大型出口企業都已納入保障范圍,不過信用保險在福州地區滲透率(投保金額/一般貿易出口額)為30.41%,覆蓋率(已投保企業數/出口企業數)則為16.41%,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全省的平均覆蓋率則為20.3%。 據悉,一些企業對出口信用保險知之甚少,還有的企業存在僥幸心理,認為外商客戶不會拖欠貨款,于是為了節省保險費而不投保。 為此,福州晉安區和倉山區政府今年聯合信保公司推出了區域承保模式,福建信保也采取了多項措施,比如降低小微企業投保成本等。 |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旗下網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