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企業CEO會診臺當局公營事業
來源:東南網 2012-04-09 編輯:黃水來
王應杰舉“國光客運”民營化過程為例,過去在公營的“臺汽”時代,每年花上當局100億元(新臺幣,下同)公帑;民營化后,現已小有盈余,公營事業歷史悠久,舊有制度僵化、冗員過多,經營績效已到“不行”的地步,當務之急是公營企業的“人力精簡”。 他認為,以往無論是國民黨或民進黨執政,由于公營事業選票多,都不敢任意牽動人事問題;不過,既然當局有心改善公營企業績效問題,“長痛不如短痛”,應該大刀闊斧,“該裁的就要裁”。 臺灣知名能源專家、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啟源說,公營事業的“社會形象經營”,也得再加把勁。 梁啟源直言,臺灣能源價格合理化之際,臺電、中油員工每月以優惠價格使用電、油或天然氣,“這不是很矛盾嗎?” 近來外界經常拿民營的臺塑石化與中油比較,梁啟源說,臺電在臺灣雖然沒有比較對象,仍可就“每位員工受電量”看出員工生產力,進而與鄰近國家和地區相比,找出改善方向。 梁啟源指出,為減輕公營事業“政策包袱”,法制面也需相關配套措施;“能源稅”立法也須盡速進行。 |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旗下網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