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自己的精神家園----陳琰印象
來源:東南網 2011-12-30 編輯:林洪熙
是什么激蕩著他的靈魂,是什么支撐他走上藝術苦旅,是怎樣的心路歷程讓陳琰成為了一個真正的藝術家?這些年來,他的跨界野心與充沛能量獲得了盡情噴發,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他的各類作品不僅有對往事的追憶,對現世的記錄,當然更多的是對自己內心的審視和苦悶的傾訴。帶著崇敬,帶著疑問,我在閩江西河畔綠樹扶疏中他的工作室“琢齋”和他見面了。 茶香四溢,我們相向而坐。陳琰講話慢條斯理,樸素,日常,不賣弄復雜概念,雖然他的作品很多人并沒有真正看懂。侃侃之中我仿佛感受到他的心悸,他的一生都在堅韌地默默行進中,都在尋找失去的家園。福州倉山曾經有個可以安放靈魂的老屋叫“陶園”,這是他童年時的家園。記憶中雖然有琴棋書畫,有魚蟲花鳥,但精神卻已經早早荒蕪。他無書可念,連心愛的笛子也被扔進灶里化成了灰燼。后來家藏書畫被抄沒,后花園被夷平,老房子被拆毀。少年氣盛,想上前評理,父親攔住他,說了一句使他終身難忘的話:“船都翻了,要船板還有什么用呢。我們不要了!”從此家園永失,飄泊人間。 |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旗下網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