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保護牙齒從寶寶出生時做起
來源:瑞麗女性網 2011-10-05 編輯:黃水來
在牙科醫生的診室外,總是有很多媽媽等待一個上午,就為問問醫生“寶寶十個月了,怎么還不長牙?”、“為什么寶寶長了8顆牙就不長了?”一類的問題。似乎判斷孩子的牙齒健康與否,就看出牙時間的早晚以及是否長齊。可是,中山大學光華口腔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兒童口腔科主任趙瑋卻表示,與出牙相比,牙齒萌出后的健康更需要家長的重視。“嬰幼兒齲患的原因很多,有遺傳、發育問題等等,但最大的影響因素是口腔衛生不良,這主要是由于家長缺乏清潔意識造成的。” 據了解,寶寶出生后到乳牙全部長出以前一段時間,由于母乳不足或缺乏,一些年輕媽媽須用奶瓶喂寶寶牛奶或其他代乳品。如果其中放糖太多,或讓寶寶躺著喝奶使奶瓶嘴直接與上前牙接觸喂食,便很容易發生“奶瓶齲”。“奶瓶齲”一般從上前牙開始,逐漸向兩側后牙發展。牙齒齲壞會降低咀嚼功能,從而影響小兒全身的健康,甚至影響面部發育。趙瑋主任說,孩子常常含奶瓶睡覺,不含著就睡不著,這種不良習慣完全是家長養成的。“媽媽們總說把奶瓶拿開寶寶就哭鬧,實在沒辦法。可是孩子哪懂得這其中的危害呢?還是家長不夠重視,覺得無所謂,才會放任不管。” 及時給寶寶清潔口腔是家長容易忽視的另一個重要問題。牙科醫生認為,寶寶在2歲前就應由家長幫助刷牙,但家長通常覺得孩子牙齒太少,刷牙有些多此一舉,而且寶寶一旦拒絕和逃避刷牙,家長也不愿再極力勉強。一個不重視,一個不配合,孩子口腔衛生不良,齲病自然容易高發。從這個角度來看,寶寶出牙早也是有利有弊的。不過,即使教會了寶寶刷牙,在學齡前最好仍由家長協助或監督完成。“孩子太小,刷牙總是很難干凈的,此時的重點并不在于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趙瑋副主任如是說。 |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旗下網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