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75位部委發言人僅11人仍在崗
來源:京華時報 2011-08-22 編輯:唐麗萍
民間表達的意愿在微博的平臺上突然爆發。網絡中的意見領袖追求平等,慣于質疑,渴望權威解釋又對權威不屑一顧,經常熱鬧圍觀,最關鍵的是他們熱衷于發出自己的聲音。 史安斌指出,這樣的傳播中存在“極化”的因素:觀點是極端的,信息是極端的,態度是極端的。而這樣的傳播生態是多年以來信息公開體制積弊爆發以后的結果。 微博時代,人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新聞發言人。他們的公共意識空前提高,對新聞發言人有了更嚴苛的要求。 在史安斌看來,中國新媒體的發展與西方發達國家幾乎同步發展,但新聞發言人自身并沒有跟上這種發展的速度。兩者嚴重脫節。 對內是制度困局,對外是特殊的媒介生態環境,狹路相逢,加之王勇平的低級錯誤,他被死死地卡在了中間。 史安斌明白,內外兩重困局的消除并非一日之功。他期望一方面從上到下要給現任的新聞發言人創造更為順暢的工作機制和理性的傳播生態,另一方面要以7·23動車事故新聞發布的經驗教訓為由頭,加快政府新聞發布制度的專業化建設。 |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旗下網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