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75位部委發言人僅11人仍在崗
來源:京華時報 2011-08-22 編輯:唐麗萍
現實是,許多身為新聞發言人的學員向史安斌抱怨:受制于官階,他們根本無法參加單位重大會議,掌握不了核心信息,跟媒體相比甚至成為信息弱勢群體。 忙于主業公務,他們無暇顧及媒體素養和傳播素養的提高。 對內,作為官員的新聞發言人面對行政領導;對外,他們面對媒體及其背后的公眾。說什么,怎么說,束縛于領導給出的口徑。兩方有矛盾時,新聞發言人只是領導身邊的一個“伴唱”。 7月24日夜,當王勇平獨自走到臺前之際,史安斌感到奇怪。按慣例,中國式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是充當主持人的角色,主角還是參會的部門主管領導。西方的新聞發言人會一個人上場,但背后有強大的團隊配合。在他看來,這場發布會是西方的形式,卻是王勇平的“獨角戲”。 百般思索,史安斌覺得低級錯誤的根源,出在制度本身。新聞發言人職業化主要有幾大好處:具有媒體從業經驗的人承擔新聞發言人一職除了更專業,還可以節省培訓成本。史安斌指出,事實上由于現在的新聞發言人都是兼職,隨著仕途升遷,在新聞發言人崗位上流動過快。所以剛培訓完一批學員,很快又要換人。 同時新聞發言人背后的團隊能夠給予新聞發言人足夠的信息支撐,最終給公眾更翔實的信息。“最重要的,可以避免新聞發言人官僚化。”史安斌說。 |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旗下網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