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75位部委發言人僅11人仍在崗
來源:京華時報 2011-08-22 編輯:唐麗萍
制度之重 對內,官員出身的新聞發言人面對行政領導;對外,他們面對媒體及其背后的公眾。說什么,怎么說,束縛于領導給出的口徑。兩方面出現矛盾時,新聞發言人只是領導身邊的一個“伴唱”。 發言人易成領導“伴唱” 在史安斌看來,那場“奇怪”的發布會和王勇平的離任,是中國新聞發言人制度遭遇瓶頸的一個典型縮影。 早在8年前,史安斌就預示到了這一天的到來。 2003年過后,國內新聞發言人制度剛剛開始進行設計。在參加制度討論之際,史安斌提出,應借鑒國外成熟經驗,新聞發言人不該是一個官職,而是一個專業職務。他既非一個什么級別的官階,也不掛靠哪個部門,而應獨立出來成立新聞發言人辦公室,類似部長辦公室之類的單位。這個機構由團隊組成,搜集輿情,整合本單位信息。 史安斌特別強調,新聞發言人不能從現任領導中選拔,而應面向有媒體從業經驗的人員進行招聘。 當時有人提出,一個沒有官階的陌生人,進入單位內部,怎么了解信息?史安斌建議,像白宮新聞發言人一樣,由權威領導進行授權,發言人可以列席所有重要會議。 但討論的結果,史安斌的制度設計以四字評語終結:“淮橘為枳”。 王勇平的離任讓史安斌“痛心不已”,并由此呼吁新聞發言人制度的拐點:專業化新聞發言人的到來。 |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旗下網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