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審計署的態度非常令人費解。俗話說,打鐵還得自身硬。審計工作行使的是監督權,自身在遵章守紀方面過得硬,監督工作才能讓人信服,這是最起碼的常識。尤其是近年來,地方審計部門在工作中暴露出來的自身的素質問題,也越來越引起關注。審計署駐長沙特派員辦事處曝出“豪華別墅”問題,江蘇省海門審計局則身陷“接待門”漩渦,使審計部門自身的形象在公眾中打了折扣,更對其能否公正公平地行使監督權抱有懷疑。因此,無論是對基層審計部門作出表率,還是在中央機關部門中自己的特殊地位而言,都要求審計署在公開“三公消費”中走在前列。但是,就是在科技部已經成為“帶頭大哥”的情況下,審計署依然沒有“見賢思齊”的積極表現,這不能不使人感到遺憾。
審計署刮起的審計風暴,曾經帶給公眾相當的興奮和期待。但鮮花和掌聲已經成為過去,并不代表審計署光鮮依然。面對公眾和輿論對公開“三公消費”的呼喚,審計署冷眼旁觀,“名落孫山”的態度,特別讓人失望。曾經勇敢的“國家財政的看門狗”,怎么表現得那么婆婆媽媽、扭扭怩怩,還有沒有狂吠的底氣?沒有自身硬的先天條件,審計署拿什么讓公眾相信能打好鐵呢?(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