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消費要有邊界感
2025-04-25 09:52:23? ?來源:湖南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如今,年輕人越來越注重個體感受,常根據自身情感狀態選擇不同的服務或產品,情緒消費成為消費市場的新熱點。然而,這一新興消費趨勢背后,隱藏著一些值得警惕的風險。對此,要理性看待情緒消費,推動這一新興領域在健康、規范的軌道上發展,使其真正成為一種積極的情感支持模式。 在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情緒消費正成為年輕人紓解焦慮的新出口。從虛擬陪伴到潮玩手辦,從定制化哄睡服務到情感療愈課程,商家以情緒價值為賣點,精準擊中年輕人對情感慰藉的渴求。 然而,心理學研究表明,物質消費帶來的多巴胺刺激無法替代真實的情感聯結,過度依賴反而可能加劇內心空虛。某電商平臺數據顯示,部分用戶為虛擬服務月均消費超千元,卻坦言“越買越孤獨”。更需警惕的是,情緒消費可能變為收割的利器。如,利用大數據編織“情緒繭房”,通過算法推薦不斷強化用戶的消費依賴;網紅博主以情緒自由為名鼓吹超前消費,將焦慮包裝成需要不斷購買的商品;甚至部分平臺以軟色情、虛假服務設置消費陷阱,收割用戶情感與錢包……由此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值得正視。 讓情緒消費回歸正軌,關鍵要建立清晰的消費邊界。年輕人應提升情感素養,建立對消費主義的清醒認知,通過運動、社交、藝術創作等積極方式充實精神世界。政府部門需完善行業標準,加強對數據安全、服務質量、營銷行為的監管,斬斷灰色產業鏈。社會更應營造溫暖包容的環境,為年輕人提供真實可觸的情感支持。 情緒消費本身并無原罪,但不能成為逃避現實的麻醉劑。真正的精神滿足需要主動構建,而非被動購買。年輕人唯有在消費與自省之間找到平衡,在虛擬世界與真實生活之間架起橋梁,才能讓情緒消費真正服務于情感需求,成為滋養心靈的清泉。 (作者單位:湖北省嘉魚縣政協)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