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些“活的傳感器”
2025-04-25 09:52:23? ?來源: 廣西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4月19日,在梧州市萬秀區騎樓城下,外賣騎手梁偉業將電動車停在新設的“小哥臨時停車位”,打開手機查看剛剛收到的社區網格群消息——他前段時間上報的外貿大院化糞池堵塞問題已處理完畢。2024年以來,萬秀區把150名“梧城小哥”納入社區治理體系,這些穿梭于城市街巷的新就業群體,化身城市治理“移動探頭”,在“送外賣”與“管城市”的同頻中,激活了基層治理新動能。 傳統基層治理,常遇到“看得見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見”難題。萬秀區將150名“梧城小哥”從“治理對象”變為“治理合伙人”,這些日均騎行超40公里的外賣騎手、快遞員,熟悉老舊小區管網布局,他們能在取送餐間隙發現路面坑洼等問題,能通過與商戶居民互動捕捉基層治理信號,是天然的“移動網格員”。 當騎手納入社區治理體系成為共治者,城市治理便有了遍布街巷的“活的傳感器”,實現從“被動救火”到“主動防火”的轉變。外貿大院化糞池問題48小時內解決,正是“民間探頭+官方響應”機制高效運轉的體現。 在為外賣騎手、快遞員提供暖心服務的“暖新驛站”里,微波爐的溫熱與騎手的笑臉,是城市溫情的體現,構筑起治理溫度的轉化場景。小小的驛站,超越了歇腳點的功能。在物理層面,飲水機、急救藥箱等設施,讓政府關懷轉化為可觸碰的民生溫度;在制度層面,“小哥法援站”為騎手織就勞動權益保護網;在情感層面,微心愿征集箱讓個體訴求升華為社區公共事務……12個驛站累計服務2000余人次,背后是萬秀區“治理即服務”的生態,用“暖新”行動消解異鄉人的漂泊感,實現“驛站暖身—治理暖心”的雙重效能。 在萬秀區治理圖譜中,“梧城小哥”與城市治理形成共生系統。政府通過12351熱線、網格群等整合資源,為騎手提供法律講座、醫療義診等20余場服務,完成從管理到服務的轉型;騎手以兼職網格員身份主動上報200多個問題,95%的辦結率體現治理效能提升。這種“政府搭臺—小哥唱戲—群眾受益”的機制,讓新就業群體從旁觀者變為共建者。這些成功實踐,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未來,應進一步探索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治理的路徑和模式,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提升他們的治理能力。同時,要加強制度建設和激勵機制,確保他們的參與能夠持續、穩定、有效地進行。 有效的治理不是制度堆砌,而是情感共鳴;不是少數人單打獨斗,而是多數人共建共享。當外賣騎手、快遞員的電動車成為流動的治理哨站,驛站的燈光成為城市的溫情地標,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基層治理創新路徑,更是一座城市對待新業態群體的文明高度。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