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辦杏花節”,打開的何止是校門
2025-04-25 09:52:46? ?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作者:孔德淇 南有武大櫻花如云似霞,北有吉大杏花燦若繁星。據媒體報道,日前,吉林大學第十屆杏花文化節敞開校門,熱情擁抱八方來客。這場春日之約收獲的不僅是游人如織,更是無數點贊與好評。“開門辦杏花節”,推開的是校門,照見的是教育初心。 大學的圍墻,曾是知識的“護城河”,守護著學術的純粹與寧靜。但隨著社會對知識的渴望愈發強烈,教育公平的呼聲日益高漲,大學的大門理應成為連接象牙塔與人間煙火的橋梁。吉大敞開校門,讓市民穿梭于爛漫杏花間,漫步在校園小徑上,觸摸圖書館的厚重,感受教學樓的莊嚴,這不是簡單的“景點開放”,而是傳達了打破大學與社會的阻隔,讓知識走出高墻,讓文化浸潤人心的意味。 一場杏花節,也是一堂生動的公共教育課。大學不僅是培養專業人才的搖籃,更是傳承文明、傳播思想的高地。吉大以花為引,開展展覽、打卡等活動,將學術文化、校園歷史融入其中。訪客在賞花之余,能領略吉大的科研成果,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流量為王的時代,吉大杏花節成了一張閃亮的“文化名片”,讓大學從“幕后”走向“臺前”,用詩意與浪漫吸引公眾目光。這不僅提升了學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更讓社會看到了大學的活力與溫度。這有助于拉近大學與公眾的距離,增強社會對高等教育的認同感和支持度。同時,也為其他高校提供了新思路:在堅守學術使命的同時,不妨大膽“破圈”,用創新的方式展現自身魅力。 事實上,許多高校已響應社會呼聲,向公眾開放。據報道,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此前已發文,明確社會人員可通過預約、登記入校或直接刷身份證進入校園。然而,開放校門只是一個開始,大學如何在開放與堅守之間找到平衡,將短期的熱鬧轉化為長期的文化影響力,仍是值得思考的問題。開放校門,意味著要面對更多的管理壓力和安全挑戰;展示文化,更需要持續的創新和優質的內容輸出。 大學應將這份來自公眾的認可轉化為前進的動力,不斷探索與社會互動的新模式,讓開放成為常態,讓文化成為品牌。社會所期待的,顯然不僅僅是被允許進入校園,開放最終要實現的,還是校內資源的利用和共享。當然,高校把大門敞開的同時,社會公眾也要以高素質實現“雙向奔赴”。 吉大的杏花會凋零,但“開門辦節”帶來的啟示不會褪色。當更多高校敢于敞開懷抱,擁抱社會,知識的力量才能真正融入大眾生活。這扇打開的校門,不僅是大學走向社會的通道,更是公眾邁向知識殿堂的階梯,承載著人們對教育的無限憧憬。(孔德淇)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