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機商標”泛濫,倒逼治理升級
2025-04-25 09:52:46? ?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光明網評論員:“心機商標”泛濫,倒逼治理升級 【閱讀提示】“心機商標”亂象調查:大搞文字游戲 規避審查標準 光明網評論員:據報道,近年來市場上存在“心機商標”泛濫的現象:從“壹號土”豬肉,到“樹上熟”水果,再到“山里來的土”雞蛋,商家通過拆分詞匯、夸大描述、模糊標注等方式,將商標異化為誤導消費者的“文字陷阱”,不僅損害了消費者利益,也擾亂了市場正常秩序。 “心機商標”的本質,是商家利用信息不對稱,通過精心設計的商標誤導消費者認知。商家深諳消費者“天然”“健康”“高端”等心理需求,通過商標設計制造信息差,混淆視聽,甚至通過虛假認證標識誤導消費者。這種操作的常見套路就是拆分詞匯,通過商標與商品之間的詞匯進行組合,在規避商標注冊限制的同時,引發消費者的正面聯想。 比如“壹號土”豬肉,單純從商標來看,“壹號土”似乎平平無奇,不會造成消費者誤解,但當“壹號土”與豬肉同時印在商品包裝上,消費者自然地將商品聯想為“壹號土豬肉”,或者是“壹號”土豬肉。商品還是那個商品,換個商標,身價立馬就上來了,商家也能獲得更高的利潤。 另一種套路,就是商家夸大虛假描述。比如,前一段,有款名為“千禾0”的醬油,許多消費者一直以為是“零添加”醬油,從而形成這款醬油品質優于普通醬油的認知。然而,不久前,這款醬油被檢測出含鎘,消費者才恍然大悟,原來商家標榜的“千禾0”,也只是個商標。 這些商家的種種套路,不管主觀上作何解釋,客觀上總難洗刷“帶有欺騙性”的嫌疑。“心機商標”的泛濫,違背了商標作為“商品來源識別標識”的本質功能,將價值交換異化為信息博弈,最終透支的是整個行業的信用根基。對消費者而言,這損害了知情權,違背了公平交易的原則;對市場而言,這無異于不正當競爭,如果任其發展,難免會形成“劣幣驅逐良幣”效應。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營造安全放心消費環境”,這都要求我們加大對“心機商標”的整治力度,更好地改善消費環境,釋放消費潛力。 一方面,對增量問題,各有關部門應加強協同和審核,從嚴把好注冊關。我國《商標法》明確禁止“帶有欺騙性”的商標。在審核過程中,審查員應當加大對拆分詞匯、夸大描述等行為的監管,從源頭規避商標歧義的產生。當前,人工智能發展迅猛,可以探索建立AI語義分析系統,在商標注冊環節引入智能分析和識別,同時對疑似誤導商標進行智能篩查,提高審核效能。 另一方面,對存量問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與商標局應加強監管,開展聯合執法,完善處理機制。商標注冊后并不意味著萬事大吉,我國已建立宣告注冊商標無效的專門制度。監管部門應當暢通消費者舉報渠道,對那些具有明顯誤導效應的爭議商標,商標行政管理機關及商標評審委員會應當主動作為,依法依規宣告其無效,切實維護市場秩序和消費者合法權益。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