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豈能少了春風輕撫
2025-04-22 10:20:57? ?來源:河南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少年發出‘我要春游’的呼喊,折射出當前教育中的一種缺失——當升學與安全成為絕對‘優先級’,孩子們的童年正被壓縮成單薄的課本記憶。” □吳永紅 春游曾是幾代人對于童年的集體記憶,如今它正變得奢侈。近日,成都一名六年級學生在“問政四川”平臺上116次敲下相同的四個字——“我要春游”。該同學委屈地說,學校已有三四年沒有春游了,同學們都想在畢業前好好春游一次,和自己的好朋友告個別,為自己的6年生活畫一個完美的句號。 少年發出“我要春游”的呼喊,折射出當前教育中的一種缺失,當升學與安全成為絕對優先級,孩子們的童年正被壓縮成單薄的課本記憶。 中小學校減少春游活動的現象,折射出教育理念功利化和教育評價體系單一化,當分數成為唯一衡量標準,春游這類非必要活動自然被縮減。 然而,真正的教育不應只在教室里發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春游不僅是一次游玩,更是觀察自然、培養團隊協作能力的實踐課堂,對自然的真實體驗是少年兒童成長的剛需。 心理學研究表明,戶外活動對兒童認知、社交和情緒發展至關重要,因為在自然環境中,孩子們學會觀察、探索、合作。教育即經驗的改造,而春游正是提供鮮活經驗的重要場景。當孩子們在草地上奔跑、在溪流邊探索時,他們不僅是在放松身心,更是在學習如何與世界互動。 反觀當下,一些學校以校內活動替代春游,甚至將勞動課包裝成春游體驗。這種替代,剝奪了孩子們親近自然的機會。正如那名成都小學生所說:“我不想讓6年的遺憾永遠留在人生里。”對他和他的同學而言,春游是一場告別,告別相處6年的同窗,告別天真爛漫的童年。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完整的人,而非培養考試機器。當教育只剩下分數和排名,孩子們的童年便失去了應有的色彩。 116次“我要春游”的呼喊,呼喚的不僅是出游機會,更是教育的本真,童年不應只有課本的重量,還應有春風的輕撫、小伙伴的歡笑和大自然的相伴。 但愿這個春天里成都小孩“我要春游”的呼喚,能重拾這樣的教育勇氣,讓課堂沒有圍墻,讓孩子們擁抱自然。 祝愿每個春天里所有的孩子都能隨心所欲地在春風中奔跑、在草地上打滾、在繁花中嬉戲,讓美好的體驗化作人生路上最溫暖的力量。 (摘自4月21日《安徽日報》)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