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嘲笑跑半馬的機器人
2025-04-22 10:20:57? ?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日前,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賽事——2025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暨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在北京亦莊(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鳴槍開跑。 這場別開生面的“人機共跑”賽事,迅速引爆網絡,吸引了全球目光。有人驚嘆“有趣、有意義”,有人感慨“研發速度好快”,還有人調侃“這屆機器人比我還能摔,我上去指定跑得比機器人快”。將鏡頭聚焦賽場,熱鬧之外可以說是狀況百出——有在最后百米“身首異處”的,有跌跌撞撞仍堅持向前的,還有跑著跑著就懵圈的……那么,為什么要讓機器人跑馬拉松? 從賽事本身來看,這無疑是一次極具勇氣的“冒險”。作為一項長跑比賽項目,馬拉松高強度、高負荷,具有一定風險,是對人類耐力的極大考驗。而對機器人來說,這也是一項極限測試。21公里的路程,光是精密關節運動就要完成約25萬次。賽道上,機器人不僅要像人類一樣保持奔跑姿態,還要應對彎道、坡道等復雜路況,這對其傳感器技術、動力系統、人工智能算法等都是嚴峻考驗。正因如此,企業能直觀地發現技術短板,加速迭代升級。同時,首次嘗試機器人與人類并肩起跑,也釋放出一個積極信號:在人工智能領域,我們不僅有理論研究,更有將技術推向實用的決心與魄力。 人機共跑,亦蘊含著深刻的時代意義。過去,機器人總給人一種“高冷”的印象,要么在工廠流水線上發揮作用,要么在實驗室里“搞科研”,離日常生活很遠。而如今,它們不僅出現在了人類的馬拉松賽道上,還跑得“人模人樣”。此次比賽,讓公眾近距離看到了機器人技術的進步,讓全民參與到了“機器人如何防摔”“機器人后面的工程師是做什么的”等科技話題的熱聊中。科技不再是冷冰冰的概念,變得觸手可及。 馬拉松精神,代表著挑戰自我、超越極限、頑強拼搏、永不放棄。近年來,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成績亮眼,在基礎理論研究、關鍵技術突破、產業應用落地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此次,20支參賽隊伍敢于把自家產品展現在直播鏡頭前,向全世界展示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綜合實力,本身也是馬拉松精神的生動寫照。賽事的舉辦,向世界傳遞了我國積極推動科技進步、促進人機和諧發展的堅定決心。看數據,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國共有45.17萬家智能機器人產業企業;看規劃,2025年,我國將加大高質量科技供給,在人形機器人、原子級制造等新興領域謀劃布局一批新的國家科技重大項目;看成果,廣交會上,應用于殘障人士的非侵入式智能仿生手,可以讓佩戴者精準傳遞動作意圖,迅速完成動作……不難想象,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從工業生產到醫療救援,從家庭服務到教育娛樂,人形機器人將在更多領域發揮作用,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驚喜。 有網友說:“1894年,法國舉辦了第一次汽車比賽,100公里,沒有幾輛汽車完成比賽,有的斷軸,有的漏油,有的發動不起來,最快的那個用了十多個小時,被一眾馬車夫嘲笑。”必須承認,我國當前的機器人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但這場智能“馬拉松”的下一棒,注定更加精彩。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