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馬拉松跑出無限可能
2025-04-21 10:29:34? ?來源:新華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4月19日,春色宜人的北京亦莊賽道上,人類第一次與機器人跑者同場競技,沿途躍動著科技與力量交織的獨特韻律,構成了“賽博朋克”的奇幻場景。10時11分,機器人選手“天工Ultra”沖過終點線,以2小時40分42秒奪得冠軍的瞬間,不僅是一場賽事的高潮,更是中國智造向世界遞出的創新名片。 有著“最美賽道”之稱的亦莊半馬,21.0975公里的賽道首次向非人類參賽者開放,意味著機器人運動能力邁入新階段。組織方規定,參賽機器人需具備人形外觀、雙足行走或奔跑能力,支持手動遙控或完全自主控制。這要求機械骨骼、動力系統、平衡算法等核心技術的集成突破。天工機器人以3小時內的完賽成績,證明了國產伺服電機的高效性與運動控制系統的穩定性。這場賽事將實驗室的技術參數轉化為賽道上的動態驗證,為機器人運動性能設立了可量化的行業標桿。 賽事采用“同起點、同路線、分賽道”模式,鐵馬隔離與綠化帶構成人機安全屏障。人類選手與機器人共享發令槍聲,又在獨立賽道中各自突破極限。當兩條賽道的身影在終點交會時,展現的不僅是速度比拼,更是智能時代人機關系的全新注解。 作為機器人產業高地,北京亦莊已形成覆蓋核心零部件、整機制造到應用場景的完整鏈條。此次賽事中,17支國產機器人隊伍占比超八成,印證了本土企業在減速器、控制器等“卡脖子”領域的突圍成果。賽事設置的“最佳形態創意獎”“最優耐力獎”等特色獎項,既激勵技術創新,也推動運動機器人向物流、救援等場景遷移。 雖然2小時40分42秒的奪冠成績與人類相比尚有差距,比賽過程中也出現了個別選手意外摔倒的狀況,但人形機器人完成半馬挑戰,足以證明運動控制技術已突破實驗室閾值,正在向規模化應用邁進。當機器人的“肌肉”與“神經”持續進化,醫療陪護、高危作業等領域的“馬拉松”或將迎來更多智能選手。 “參賽即勝利,完賽即英雄”。這不僅是一場比賽,更是一個測試驗證平臺。21.0975公里的長距離測試以及不間斷奔跑,對機器人的多項技術都是巨大挑戰。而天工機器人胸前的冠軍獎牌,不僅記錄了中國技術在賽道上的前進腳步,更折射出中國機器人產業的星辰大海。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