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讓“陪伴”更舒心更長情
2025-04-18 10:00:48? ?來源:廣西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這段時間,“馬拉松陪跑員月入4萬元”“泰山陪爬年入30萬元”等新聞頻頻刷屏,“陪伴經濟”這個曾經的小眾賽道,迅速闖入大眾視野——陪聊天、陪就診、陪拍照、陪逛街、陪購物、陪打游戲……各種形式的陪伴服務正在年輕人中日益流行。 陪伴經濟不是什么新鮮事物。25年前的春晚上,小品《鐘點工》那一句經典臺詞“再陪我嘮十塊錢的”,至今仍令人忍俊不禁。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壓力的增加,人們對于陪伴的需求變得愈發強烈。 相較于傳統的餐飲、娛樂、文旅等服務消費,陪伴經濟提供的是情緒價值與場景體驗。要知道,這些價值與體驗其實是雙向的。對于消費者而言,花錢買陪伴,買到的不僅僅是服務,更是情緒價值;對從業者來說,自己的閑暇、技能和經驗能夠帶來“被需要”感,這種“精神報酬”也是遠超物質回報的。 而在這樣的“雙向奔赴”中,也暴露出不少問題。比如服務質量問題,當下基于社交平臺而達成的陪伴消費,雙方很容易因服務質量發生糾紛,甚至存在服務者趁機詐騙、敲詐的情況;再比如服務的邊界問題,如何確保服務的內容合法合規,如何避免陪伴服務被少數人異化為“錢色交易”,這些都是陪伴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難題還不只是在消費者一邊,從業者面臨的職業風險更不容忽視。比如勞動者的相關權益保障,服務期間發生意外傷害的責任界定,面對惡意投訴的申訴渠道、評判標準,遭遇非法侵害時的求助途徑,等等。建立健全相關機制,在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同時,也讓服務者得到相應保障,是陪伴經濟有序發展的必由之路。 當前,面對日益增長的陪伴經濟,相關部門應盡快對陪伴服務立規矩,填補制度空白,明確服務范圍,明晰服務標準,保障供需雙方的權益。同時,需要相關平臺壓實主體責任,通過技術賦能不斷加強資質審核把關,提供服務評價和糾紛處理機制,讓陪伴服務不再“野蠻生長”。此外,也需要相關從業者通過自身的努力、相關部門的培訓等方式,不斷提高陪伴技能,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專業化、個性化、細致化的服務。 制度規范、技術創新與溫情服務形成合力,“陪伴”才能更舒心、更長情。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