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醫神藥”何以沉渣泛起?
2025-04-18 10:00:48? ?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通知,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廣告市場秩序整治工作,劍指“神醫”“神藥”等廣告亂象。 按理說,產品靠廣告破圈,越來越難了。然而,憑借新技術賦能,“神醫神藥”網絡廣告開啟了新模式。他們做到了精準觸達。過去,廣告投放爭搶的是黃金時段、顯眼位置。現在,不分時間地點的“大水漫灌”已經難以找到目標受眾。“神醫神藥”之所以能從電視購物的演播間溜進公眾號,接著又堂而皇之地走進直播間,關鍵是因為新技術的加持、新場景的推出。“神醫”們棲身醫療科普知識賬號,穿上白大褂,信誓旦旦地宣布決心獻出“祖傳秘方”,動輒就能吸引百萬級、千萬級的粉絲量。專業演員扮演老中醫,專業的經紀人接廣告、接活動,專業的短視頻小公司負責制作短視頻、后期運營、媒體拓展一條龍服務。一個怪現象隨之反復出現:“神醫神藥”死灰復燃,就像打不死的“小強”一樣。 在炮制“神醫”廣告的產業鏈上,參與者向來有一種默契:好廣告是一種幫助,而不是隨意上門的推銷。他們總是特別懂得患者的需求和心理。鼓吹之下,“神藥”不但包治疑難雜癥,而且沒有任何副作用。“神醫”打著偏方、秘方的幌子,仿佛誠心奉送古圣先賢的智慧,給患者口中塞定心丸。如同當年胡萬林一樣,自稱“華佗再世”,也有人深信不疑。真印證了那句話:缺乏科學的地方,愚昧就自稱為科學。 所以,整治“神醫神藥”廣告亂象,至少有兩件事要做得更好。一則,斬斷灰色產業鏈。沒有創新的監管模式,是難以做到的。譬如,加強對MCN機構、網絡主播和自媒體的信用監管,做好監管審查的前置工作,使監管覆蓋全鏈條全過程。此外,要加強新技術在監管中的應用。網絡廣告公司委托“網紅”夾帶“軟性廣告”,并根據粉絲數量支付報酬,往往難以取證和約束。平臺可以搭建違法“軟廣”數據庫,建模比對、精準識別違規廣告,不給“神醫神藥”亮相登臺的機會;運用AI技術測算廣告的點擊率、轉化率,為依法懲戒提供可靠依據。 二則,持續加強土壤治理。健康科普存在專業門檻,短視頻平臺要負起主體責任,在加強內容審核的同時,增加優質科普內容供給,讓健康科普更加靠譜有趣。特別是針對網絡信息識別能力不足的老年人,要想方設法提升他們的科學知識和媒介素養,幫助他們克服健康焦慮。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