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扶助民企“最初至最后一公里”
2025-04-17 09:37:47? ?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印發《貫徹落實民營企業座談會精神重點舉措清單》,提出包括精準幫扶、開展靠前服務等方面共計37條重點舉措。 近年來,各地因地制宜、精準施策,著力激發民營經濟新活力。一大批以民企需求為導向、拿來就能用的好政策出臺,實實在在地為民企搬開了發展路上的“絆腳石”。然而,也有一些地方惠企政策難落地、難兌現,致使民企獲得感不強,其問題至少有兩個。一個是“最初一公里”問題。政策制定環節不夠貼合實際,有的政策未擊中民企發展痛點,隔靴搔癢,甚至畫餅充饑。另一個是“最后一公里”問題。政策落地存在“中梗阻”,有的領域、有的環節出現“軟執行、搞變通、打折扣”現象,政策利好難以切實地化作“及時雨”。有的地方,惠企直通車停滯在“最后一公里”,時間久了,消耗了發展的信心與干勁。 怎樣走好“最初一公里”呢?關鍵是靠前一步、認真傾聽,真正把政策精準地制定在民企心坎上。人民智庫一項涉及1.2萬份有效樣本的問卷調查顯示,32.7%的受訪者期待“落實各項紓困政策,提高政策精準度”,認為需要及時了解民企實際需求與困難。譬如,推動小微企業質量認證提升,需要持續強化政策協同,充分發揮認證增信效應。只有創新推動質量認證與產業、金融、信貸等政策協同供給,不斷擴大認證幫扶“朋友圈”,才會有效增強企業發展“原動力”,提升質量認證獲得感、滿意度。 為什么“最后一公里”會跑不完?主要是恒心與韌勁不夠,在落細落小上沒有下足功夫。如果僅把決心與干勁匯聚在“頭三腳球”,政策落地存在“爛尾工程”便不足為奇。那么,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一則,多想一層、細想一步。譬如,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遇到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根本癥結之一在于缺少信用信息。可以把“信用修復驛站”設在政務服務窗口,創新落實“信用+服務”,為企業提供“容缺受理”和指導服務。同時,加快關鍵涉企信用信息納入機制化歸集共享范圍,推動金融機構精準支持民營中小微企業。二則,以有效監督推動有效落實。要強化剛性約束,加大責任追究力度,促使廣大干部對政策落實一抓到底。 此外,要讓“最初一公里”與“最后一公里”有機貫通起來。這意味著,要不斷完善政策傳導機制,提高政策知曉度、實效性。同時,加強政策執行情況跟蹤評估,讓各項扶助民企的政策“看得見、夠得到、用得好”。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