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在“給保潔阿姨一個休息空間”的討論中,年輕人走在前列
2025-04-17 09:37:53? ?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光明網評論員:為何在“給保潔阿姨一個休息空間”的討論中,年輕人走在前列 光明網評論員:我們都看過這樣的場景——手持拖把、抹布的保潔阿姨,穿梭于寫字樓的走廊、商場的衛生間、校園的樓梯間,用汗水維持公共空間的整潔,但當她們休息或就餐時,往往只能蜷縮在廁所隔間或樓道轉角。近日,關于“給保潔阿姨一個休息空間”的討論持續進行。不同于以往類似事件,這次站在議題推動前沿的是很多感同身受的年輕人。他們通過社交媒體發起倡議、線下策劃關懷行動,將保潔員群體的生活狀態推入公共視野。 年輕群體對保潔工作困境的感知,源于對生活空間的細致觀察。一個年輕網友在逛長沙某商場時,留意到保潔員疲憊地倚站在衛生間洗手池邊,而衛生間有三張空置的沙發。這引發她的關注,在走訪了長沙10家商場后,她發現9家都未設置專屬保潔休息室。她將這段經歷分享到社交平臺,得到數萬點贊和數千評論。 類似的場景在公共空間反復上演:保潔員蜷縮在消防通道階梯上小憩,用報紙鋪就的“工位”緊挨著正在充電的保潔車,工具箱上還疊放著食物。這些具象生活的片段,通過以高校學生為代表的年輕人的手機鏡頭,被拼接成為完整的現實圖景,并成為社交媒體上持續發酵、催人淚下的話題。 從觀察到行動,數字原住民們熟練運用互聯網工具進行了數據整合。社交平臺上“給保潔人員設立一間休息室”的熱議下,網友們列出的清單細致到儲物柜的鎖扣、折疊床的軟墊、微波爐的功率,甚至是充電插座的位置;在一些高校,學生們用數據分析工具測算寫字樓可供休息的“空白區域”,甚至發起“為保潔阿姨畫一張休息室設計圖”的創意活動。 應當說,這樣的推動正在局部起到作用。華東政法大學的校長信箱收到多位學生的建議信,要求在學校內設立專屬保潔休息室。在學生和后勤部門的多方推動下,半個月后,學校在女生公寓的一層區域設立了一間保潔就餐室,并在里面配備了桌椅、冰箱、空調、微波爐等設施。而在一些公司,也開辟出專門的保潔阿姨休息區;甚至在萬千條呼吁為保潔阿姨建休息室的帖子里,一家床墊商家發出了“給到阿姨一些切實幫助”的聲音。 有人認為,年輕人愿意為保潔阿姨發聲,是出于“跨代際的生存共鳴”——保潔員在逼仄空間里的狼狽,恰如年輕白領在格子間里的疲憊。但這樣的簡單類比,忽略了現代社會原子化生存狀態對人的改變,更沒有看到當下社會問題推進模式的變化與年輕人參與社會議題方式的變化。 與以往社會議題經過媒體曝光—官方介入—政策回應的漫長周期不同,年輕人用記錄—傳播—參與—改變的行動閉環往往能使問題得到更快速的解決。高效率源于青年群體獨特的動員能力,他們熟練運用社交媒體制造傳播節點,將嚴肅議題轉化為可參與的公益試驗,沉浸式傳播就這樣打破了傳統公益的宣教模式,讓議題從理性層面深入感性認知并推動解決。 當社會各界還在討論,如何讓年輕人有更多的社會責任感、更關注現實時,他們已有實踐。只是在他們看來,責任感更需要在自由的、不被宰制、不被規定的狀態下發揮。而這樣一種代際鮮明的社會參與,也許將重塑公共議題推進的邏輯,并發揮出同樣的責任效應。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