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金融數據彰顯經濟活力
2025-04-15 10:07:33? ?來源:河南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一季度金融數據彰顯經濟活力(徐觀財事) □徐兵 金融是經濟的鏡子,更是經濟的引擎。4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一季度主要金融數據,釋放出一個明確信號:在宏觀政策持續加力的背景下,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不僅穩而且進。 一季度社融規模增量超15萬億元、新增貸款9.78萬億元,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7%——一連串數據是實體經濟需求回暖的真實寫照。3月單月新增人民幣貸款3.64萬億元,同比多增5470億元,一季度企事業單位貸款就增加了8.66萬億元,說明金融“活水”真正灌溉到了生產一線。 透過結構看本質。一季度八成以上新增貸款流向企業,六成以上為中長期貸款,說明信貸資源沒有被“空轉”或“套利”,而是實打實地投向了制造業、科技創新、小微企業這些具有高質量發展特征的領域。其中,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增速超過20%,這無疑是在為新質生產力培育土壤。 消費端的金融支持同樣有的放矢。從個人消費貸款的回升,到個人住房貸款增速明顯反彈,消費信心在一季度逐步修復。“提前還款少了,貸款申請多了”,某國有大行分行負責人的話,既是市場的真實反饋,也印證了政策組合拳的成效開始顯現。 更值得關注的是融資成本變化。一季度企業貸款平均利率僅為3.3%,創下歷史低位,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則降至3.1%。背后是金融系統主動讓利,是政策層面有意引導,更是對“穩增長”目標的精準對接。正如業內專家所言,“企業有效信貸需求回暖”,不是靠“資金堆砌”出來的,而是靠信心、訂單和項目拉動形成的良性循環。 當然,也要清醒看到,經濟恢復仍處于關鍵期,金融不能“提油就收”。財政部3月底宣布發行首批5000億元特別國債,為國有大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預計可撬動4萬億元信貸增量。這一操作,既是資本約束下的“加杠桿”,更是為下一階段的政策騰挪出空間——不靠“大水漫灌”,而靠“精準滴灌”。 總而言之,當前的金融體系正在從“堆量”轉向“提質”,從“泛投”走向“精投”。這場“水與火”的平衡術考驗著政策的智慧與定力,也昭示著一個更加聚焦高質量發展階段的中國經濟正在加速塑型,金融也正在成為新質生產力的助推器。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