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歷史開展國家安全教育
2025-04-15 10:07:33?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到山東威海,除了看海,還要“看史”。漫步總體國家安全觀劉公島教育培訓基地,登上炮臺遺址,了解威海衛保衛戰、劉公島保衛戰歷史;體驗數字化戰爭場景,“身臨其境”感受百余年前的硝煙彌漫、海水翻騰……生動的歷史教育,讓參觀者深刻認識到安全環境的彌足珍貴。 國家安全是最基本的公共產品。切實加強國家安全教育,提高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增強全民國家安全責任,讓總體國家安全觀更加深入人心,才能筑牢國家安全的堅實堤壩。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重視、研究、借鑒歷史,深入了解歷史上的治亂興衰,深刻把握其中蘊含的內在規律,可以為今天我們維護國家安全提供寶貴借鑒和有益啟示。 開展國家安全教育,要講究方式方法,不宜枯燥說教、生硬灌輸。國家安全教育本質上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守正的基礎上創新,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例如,在歷史資源的處理上,應注重歷史事件的精準性、歷史故事的生動性、歷史智慧的時代性,讓沉寂的歷史復活,讓冰冷的文物發聲,讓國家安全教育既入腦又入心。在宣教形式上,要注意針對不同受眾群體的需求特點,創新運用沉浸式、互動式等多樣載體,不斷增強國家安全教育的親和力和實效性。 近年來,不少地方積極運用各種新技術激活歷史文化資源,使其國家安全教育功能進一步凸顯。江西瑞金通過多媒體技術與實物的融合,運用弧幕投影、3D幻影成像、電子沙盤等技術,還原歷史場景,全面展示從蘇區時期重視國家安全到新時代總體國家安全觀創立和發展的偉大實踐。在遼寧,大連理工大學綜合運用數字建模、虛擬成像等新興技術,構建跨時空對話的沉浸式網絡課堂,對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不斷拓展國家安全教育的新途徑,打造更多內容優質、形式鮮活的平臺,提高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和素養就有了更有力的抓手。 “國家安全是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對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作出了重大戰略部署。維護國家安全,人人受益,人人有責。不斷挖掘好、運用好中華民族厚重歷史這一寶貴資源,把它作為我們奮斗前行道路上的“營養劑”“清醒劑”,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和素養就一定能不斷增強,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就一定能不斷提高,中國式現代化就一定能擁有更堅實的安全保障。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