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家庭演員”背后風險
2025-04-11 09:37:21? ?來源:河南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楊玉龍 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社交平臺上有許多自稱“家庭演員團隊”“生活演員經紀人”的賬號,發帖引流招攬生意。(據4月10日《法治日報》) “配合您演戲:父母家人、親戚朋友、領導同事、情侶閨蜜,專業保密”“也可電話演戲,線上線下均可,應付催婚”……“家庭演員”雖滿足了一些人的特殊需要,但其背后亂象不容小覷。例如,名義上只是陪客戶吃個飯、應付相親,實際上卻演變為陪睡。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交易往往通過私下轉賬進行,只有少數服務可以在平臺下單。為了能夠更加真實地完成角色扮演任務,演員在工作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雇主及其家人的大量隱私信息。“家庭演員”還可能成為不法行為的幫兇。有的演員在“表演”結束后,依舊對雇主糾纏不休、騷擾不斷。這些風險隱患無疑使交易雙方的權益難以保障。 “家庭演員”雖然是一個小眾行業,市場需求不大,甚至沒有專門的類目,但上述亂象亟須重視。對于個人而言,應該增強防范。這種雇傭行為同樣具有很大的法律風險,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后果。雇一個“家庭演員”與自己共同表演某種親密關系,來應付父母的催婚、朋友的關心,看似一種捷徑,實則是對親朋好友的一種欺騙。 加強對市場的規范,對違法行為當加大打擊力度。例如,雇傭“演員”冒充他人可能侵犯他人姓名權;而雇主要求“演員”扮演父親騙取親友錢財的,則屬于虛構事實實施詐騙,雙方均難逃刑責。還如,涉及未成年人的不合理甚至違法的需求也不少,比如幫忙開房住宿、學校犯錯找家長等。這些潛在的風險,尤其是違法行為,理應依法予以規范。 對此類行業的監管不容缺失。誠如受訪專家指出,行業如果要發展好,需要明確相應標準和規范,監管部門不能任由行業亂象滋生。總之,“家庭演員”有風險,下單須謹慎。對此,相關部門和新聞媒體也應當通過宣傳教育,提醒受眾警惕“家庭演員”“假親人關系”背后的法律與道德風險。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