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如何更加友善
2025-04-11 09:37:21? ?來源:河南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悅連城 如何友善地相處,這是人類生存和發展必須面對的問題,也是高品質生活的應有之義。一個缺乏友善的社會,就如同干涸的河流、荒蕪的沙漠,了無生機;而身處其中的個體,也難以在將心比心的氛圍中,感受愛與美好。 關系冷漠、校園霸凌……近年來,大學校園中,這方面的新聞時常見諸報端,如何構建起良善、和諧、友好的大學校園關系,成為一項重要而緊迫的研究課題。 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當代大學生友善價值觀生成研究》,便是此類研究中的一部佳作。作者賈月長期在學校擔任輔導員和教師,常年關注人的發展和現代化等相關問題。這些職業經歷,讓她更加注重友善的環境對青年群體健康成長的重要性。 在本書中,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梳理了當代大學生友善價值觀的現狀和特點,從社會環境、學校教育、家庭、同輩群體、主體自身等方面,系統分析了當代大學生友善價值觀生成的影響因素,并在此基礎上,試圖總結當代大學生友善價值觀生成的規律與機制。 友善,并不是什么艱澀的哲學概念,而是人人可感可知的社會氛圍。今天,當“關我什么事”“那又怎樣”成為一些人的口頭禪時,冷漠,似乎隱隱有蠶食青年精神空間的傾向。 在這種社會背景下,本書的研究更具有現實價值。在研究方法上,作者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深入青年大學生,運用質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論研究法,對訪談資料整理、登錄、逐級編碼,力求資料翔實可靠。在學術視野上,運用心理學、社會學的理論資源,深入探討了同情的激發、抑制、消退機制,并對如何促進個體和社會友善價值觀形成進行研究。從學術作品的完成度上看,這些努力是富有成效的。 人類是感情動物,愛則愉悅,恨則憤怒。善良的人會為成功者喝彩,也會情不自禁地關心、幫助身處苦難的人。在價值多元的現代,和睦、友善社會氛圍越發彰顯價值光輝。總而言之,這部凝聚著人文關懷的學術作品,對當代大學生友善價值觀進行了詳盡剖析。期待更多青年能在友善價值觀的滋養下,既成為溫暖他人的螢火,更化作照亮時代的光束。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