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利共贏才是全球貿易的正確選擇
2025-04-11 09:37:22?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光明論壇】互利共贏才是全球貿易的正確選擇 美國政府近日出臺所謂“對等關稅”政策,引發全球市場深刻震蕩。日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關于中美經貿關系若干問題的中方立場》白皮書指出,這些以關稅等為威脅、要挾的限制措施是錯上加錯,再次暴露了美方典型的單邊主義、霸凌主義本質,既違背市場經濟規律,更與多邊主義背道而馳,將對中美經貿關系產生嚴重影響。 美方所謂“對等關稅”,其出發點不是基于規則和協商的對等,而是以片面認定的貿易逆差為依據,通過單邊加征關稅的方式,向貿易伙伴施壓以謀求不對等利益。本質上,這是披著“公平”外衣的保護主義,是對自由貿易精神的背離。這類關稅工具的泛化使用,不僅損害了相關國家企業的正當權益,也使美國本土企業和消費者承擔了額外成本,全球市場對此已發出強烈預警。 針對美方的關稅措施,我國已根據國際法基本原則和法律法規采取必要回應,對原產于美國的全部進口商品加征關稅,將部分美資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同時就相關問題啟動了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這些舉措表明,我國在維護自身發展利益的同時,始終致力于以制度化方式維護公平有序的國際貿易環境。我國始終強調通過對話而非對抗來妥善處理分歧,推動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合作回歸國際主流。 中美經貿關系歷經四十余年發展,已深度融合、相互依存。回顧歷史,盡管不乏摩擦,但總體上仍運行于“規則—協商—共識”的框架之內。當下,美國以關稅手段頻繁施壓,不僅無助于解決其國內的結構性經濟難題,反而會不斷削弱外界對其制度穩定性的信任。 關稅政策的連鎖反應正在外溢。全球股市短期震蕩,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加劇,反映出市場對供應鏈安全的高度焦慮。作為全球前兩大經濟體,中美經貿關系的穩定發展不僅關乎各自經濟的健康運行,也對全球產業鏈協同、市場信心和貿易規則的可持續推進具有重要影響。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多家機構下調了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反映出全球市場對政策不確定性的擔憂正在升溫。 與之相比,我國始終是多邊貿易體制的堅定維護者。近年來,我國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推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落地生效,穩步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高質量發展,與各國多領域深化務實合作,拓展互利共贏的全球伙伴網絡,共同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我們始終相信,穩定、公平、透明、非歧視的國際貿易環境,是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任何單邊主義、零和思維,都將對全球產業鏈和各國民眾的福祉產生廣泛負面影響。 今天,全球化正經歷新一輪重塑,以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為代表的“全球南方”加快崛起,正在重構世界經濟格局。與此同時,我國對美出口的依賴正在逐步下降,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區域合作伙伴的出口持續增長,顯示出全球市場正在形成更加多元、富有彈性的互聯網絡。個別國家試圖以關稅構筑壁壘,這難以改變全球經濟互聯互通的大趨勢。 正因如此,當下更需要各國攜手維護開放、公平、包容的國際貿易秩序,重申互利共贏的全球治理理念。互利,不是借施壓換取讓步;共贏,也不是靠高筑關稅換得短期利益,而應建立在尊重差異、包容發展、平等協商的基礎上。無論是在應對氣候變化、推進綠色低碳轉型,還是在建設可持續的數字經濟生態體系方面,中美作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兩大經濟體,依然擁有廣闊的合作空間。將經貿關系工具化、情緒化,最終只會削弱自身的戰略韌性,也會動搖外界對其政策可預期性的信任。 互利共贏不是一句空洞口號,而是構建全球經濟共同體的基本邏輯。它體現的是一種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合作理念,更代表著各國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融合背景下實現利益對接的現實需要。在當前復雜多變的經貿環境下,我國始終倡導通過規則、機制和對話妥善處理分歧,將摩擦控制在理性、可控、可預期的范圍內,為合作營造更加穩定的外部環境。 真正的合作不是建立在排他性基礎上的利益爭奪,而是在互相理解和共同目標之上展開協調與協同。分歧本身并不意味著合作的終結,真正影響未來走向的,是能否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有效應對分歧,維護合作的基本框架與溝通渠道。只要堅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就有望在困難中尋找轉圜,在互動中達成共識,為全球經濟注入更多確定性與積極預期。 (作者:余心玎,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