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個人數據權益保護
2025-04-10 14:28:42? ?來源:吉林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應用與發展,數據已經成為推動數字經濟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和變革力量。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激發數字經濟創新活力”“加快完善數據基礎制度,深化數據資源開發利用,促進和規范數據跨境流動”。個人數據是指載有與已識別或者可識別的自然人有關的各種信息的數據,其經采集、加工、處理后蘊藏著巨大的經濟價值,這些價值必須在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實現。保護個人數據權益、規范獲取及使用途徑,不僅事關個人權益維護,也關系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未來,必須持續強化個人數據權益保護,依法規范采集和使用,促進合理利用,進一步激發其經濟價值,以制度化、規范化的個人信息保護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打牢根基。 協調好保護用戶自主選擇權益與實現標準化協議效率價值之間的關系,使數字經濟發展和個人正當利益保護相得益彰。標準化協議大幅提升了交易效率,但其廣泛應用也給個人數據權益保護帶來消極影響。如用戶下載使用某些APP時,頁面會跳出《服務協議》《隱私政策》,并僅有“同意并繼續”“不同意并退出”兩個選項,且其中包含個人信息收集和使用的授權條款,與APP所提供服務無關的個人信息也以概括授權的方式被不合理收集,有違數據主體從事民事活動的選擇自由,亦違反我國法律處理個人信息的正當性原則。個人數據的收集應受實現處理目的最小范圍的限制,盡可能降低數據權益受影響程度。要通過立法進一步完善信息保護規定,明晰數據采集、處理、使用的邊界,健全保護制度,充分體現個人數據標準化協議的特殊性,明確用戶被迫同意的情形,歸納總結超范圍授權的典型情節,健全用戶隨時取消授權機制。相關司法解釋也應進一步細化“知情同意”規則,請求獲得同意必須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和語言,并要求個人數據控制者承擔證明數據主體同意其處理個人數據的舉證責任。同時,數據主體同意數據處理者使用其個人數據應不受限制,且有權隨時撤回,以此提升人們對數據安全環境的信任度。 全方位加強執法和監管力度,推動個人數據權益保護關注點由單純強調財產價值轉向同時注重人格權益保護。數字經濟時代,個人數據經濟價值日益凸顯,由此產生的侵權行為也不鮮見,如部分商家、平臺非法倒賣個人信息等事件時有出現,嚴重侵犯個人隱私權和信息權。因此,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等各方主體形成監管合力,依法加強對重點對象、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監督管理,努力構建多元共治的個人數據保護新格局。一方面,要健全個人數據使用和流轉監管體系,對個人數據密集型行業、企業采取更嚴格的監管標準,相關個人數據根據不同性質劃分為不同類別,采取差異化監管方式,注重敏感信息監管,劃定數據信息保護“紅線”;另一方面,要嚴格規范個人數據采集、使用行為,把人格權益擺在優先保護的位置,進一步整合執法資源,加大執法和處罰力度,對于泄露個人信息數據的行為嚴肅追責問責,杜絕盲目追求經濟效益而損害人格權益的現象,著力構建可信賴的數字環境。 依法保護個人數據權益,創新大規模小額侵權案件救濟方式。大規模侵權案件是指涉及眾多受害人,且損害結果嚴重的侵權案件。盡管其整體危害嚴重,但分攤到個體,損害可能是輕微的,受害者在利益權衡下,很可能迫于訴訟成本壓力而放棄維權。因此,要進一步暢通個人信息保護的維權渠道,健全相應賠償制度,解決好個體維權難度大、成本高、意愿低等問題。為保護受損的社會公共利益,應由檢察機關依法進行訴前公告,公告期滿沒有符合條件的個人或機構起訴,則由檢察機關依法提起公益訴訟。此外,大規模小額侵權案件的責任承擔方式應根據具體情況作出特別應對,可采取以行為彌補公眾損害的責任承擔方式,比如要求侵權人向公眾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印發保護公民個人信息宣傳單等,既跳出賠償數額難以確定的困境,也能達到懲治與教育相結合的目的,同時助力增強公眾數據權益保護意識,積極引導大眾為織密個人信息權益保護網貢獻力量。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