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魚竿何以“釣”起大產業
2025-04-10 10:38:59? ?來源:新華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裁剪、卷制、纏帶、固化、成型……宿遷市宿城區王官集鎮江蘇漁王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塊碳布經過加工生產變成一根碳纖維魚竿。當地從這根魚竿“起釣”,垂釣、龍舟賽、帆船賽等文體活動紛至沓來,輻射相關的直播帶貨、餐飲民宿、文化體驗等,串聯起全鏈條漁產業鏈,構建出一幅鄉村振興的生動圖景。 喜歡釣魚的人都知道,在不同水域,釣不同的魚,所用的釣法也不同。同樣,地方發展特色產業,也需要因地制宜的“釣法”。素有“平原水鄉”美譽的王官集鎮,沒有困守傳統養殖的“老魚塘”,而是敏銳捕捉到1.4億釣魚人群催生的千億級市場。由此可見,鄉村振興不是資源的簡單變現,而是對區位條件、市場需求、產業趨勢的深度研判。如何振興產業,需要沉下心來思考:自己的“水域”里究竟藏著什么“魚群”,該如何下好“釣鉤”覓得產業藍海? 產業興旺,鄉村振興才有源頭活水;擁有技術“釣鉤”,才能“釣”起價值鏈。一根碳纖維魚竿,背后是新材料、新工藝的突破。江蘇漁王科技有限公司擁有近200種魚竿產品,采用交叉組合、雙向逆絲等技術,讓傳統漁具躍升為高端產品。這也印證了,鄉村振興的“釣鉤”必須錨定技術創新,通過技術創新實現價值鏈攀升。當碳纖維技術與小小釣竿相遇,傳統產業便打開新的想象空間。 農文旅項目就怕沒有人氣。有了魚竿,釣魚的人從哪來?賽事是流量密碼。當地引進專業垂釣賽事運營公司,每年舉辦50多場垂釣賽事吸引全國釣手云集,釣魚達人的直播鏡頭讓魚塘變身“流量池”。同時,憑借釣魚名片、品牌賽事和旅游資源,進一步招商引資,形成一業多態的全產業鏈。這種“賽事+”模式打破了產業邊界,讓單一產品變為場景經濟,讓短暫流量轉化為持久留量,釋放出驚人的乘數效應。 小釣竿何以釣起大產業,這背后離不開“連點成線、連線成面”的生態布局。當地政府通過政策扶持、規劃文創產業園,招引、孵化更多漁具生產銷售企業等舉措,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企業則專注技術創新和市場開拓,形成政企協同的良性循環。這種“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協作模式,既避免了過度干預,又防止了無序競爭。特別是在電商賦能方面,支持企業“觸網升級”,搶抓“直播+電商”紅利,為傳統產業插上數字翅膀,實現了“線下魚塘”到“線上藍海”的跨越。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