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實濫用之門,守護AI向善
2025-04-08 15:56:54? ?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近日,公安網安部門偵破一起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案,犯罪嫌疑人非法獲取兩萬余條學生個人信息,后通過之前發現的某小程序存在的技術漏洞,利用AI編寫程序批量注冊賬戶,將短信驗證碼篡改為淫穢內容,向兩千余名學生發送騷擾短信。 據公安部通報,本案犯罪嫌疑人胡某還是一名在校大學生。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竟然將聰明才智和“高科技”用在違法犯罪上,其動機還是尋求刺激、炫耀技術,實在令人又可氣又嘆息。如今,從AI語音詐騙到深度偽造視頻、“一鍵脫衣”,再到一個簡單的編程工具就讓數千人被淫穢短信騷擾,技術作惡的門檻不斷降低,其破壞力卻不容小覷。此案不僅再次向我們警示了技術濫用的隱蔽性和危害性,也折射出數字時代網絡法治教育、技術倫理培養的緊迫性。 AI無界,法律有邊。從刑法到網絡安全法,再到治安管理處罰法,我國已構建起相對完善的法律體系,以保障網絡空間的安全與秩序。但面對技術犯罪的新特點,相關法律法規仍需進一步細化,立法、執法、司法等相關各方仍待進一步形成合力。與此同時,相應的技術教育不應只停留在“如何用”的層面,更要讓學生思考“該不該用”,必須將技術倫理納入必修課程,讓學生明白技術“可為”與“不可為”的界限,樹立正確的法律意識和道德觀念。 此外,某些小程序漏洞多、各類信息系統防護薄弱等情況的存在,都給“技術黑手”留下了可乘之機。對此,必須建立更完善的防護體系。譬如,各單位應當定期給信息系統“體檢”,筑牢技術“防火墻”,及時修補系統漏洞,加強內部數據管理,讓黑客和“內鬼”無縫可鉆。 技術是把雙刃劍,AI功能不斷強大,發展要系好“安全帶”。多方合力,共同守護技術向善,確保技術在合法、合規的軌道上前行,方能讓AI真正成為造福社會的好幫手。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