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 民生巷議 > 正文

惡搞歷史人物當休矣

2025-04-07 09:23:10?作者:胡 波?來源:新華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李時珍在短視頻里大跳“科目三”,王羲之對著鏡頭“貼臉開大”……最近,AI“整活”讓一些歷史人物火爆全網。當一個又一個歷史人物被AI技術惡搞成網絡小丑時,這種流量狂歡令許多有識之士深感憂慮。

歷史人物是文明傳承的載體。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寫下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道出了歷史記載對文明傳承的使命。扭曲歷史形象的惡搞,不僅會讓歷史人物淪為流量工具,還會削弱公眾對歷史的尊重,尤其是在無形之中誤導青少年,妨礙他們對于歷史的正確認知。如果惡搞行為涉及對歷史人物的丑化,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還有可能觸犯相關法律。

技術的倫理邊界需要人文精神的制約。AI換臉技術讓歷史人物“活”起來,是一個很不錯的創意。它既能拉近古今之間的距離,又能以新鮮有趣的方式進行歷史科普,還能降低公眾接觸歷史的門檻、提升大家對歷史的興趣,讓知識以最快捷、最廣泛的方式傳播。但技術的運用也要守住法治、道德和倫理的底線。創作者在圍繞歷史人物進行創作時,要深入挖掘歷史的深度與內涵,用優質內容吸引大眾;相關平臺要嚴格審核、積極引導,抵制惡搞行為;同時,有關部門也應盡快完善法律法規,為AI技術的應用念好“緊箍咒”。

歷史長河的浪花里,每一滴水珠都折射著文明的光芒。從良渚玉琮的雕琢到三星堆青銅的澆鑄,從《史記》的刀筆刻寫到《永樂大典》的墨香流轉,中華文明之所以綿延不絕,正源于對歷史的敬畏之心。當我們面對數字時代的文化解構狂潮時,更需要守護這份敬畏,讓歷史人物在數字洪流中保持應有的尊嚴,讓文明的火種在一代代技術更迭中永續傳承。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日本一区二区视频 | 中文字幕欧美三级 |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不卡 | 亚洲天天久久中文字幕精品 |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精品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深田咏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