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孝順的情感、意愿
2025-04-02 11:04:51? ?來源:山西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孕育孝順的情感、意愿 ——讓文明鄉風為鄉村振興鑄魂④ “孝道式微、農村老人‘老無所養’,這些現象在一些地區都不同程度存在”。此話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一出,引起極大關注。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抵制歪風、弘揚正氣,移風易俗、樹立新風,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必然要求,也是當前農民群眾最為關心的現實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要深入挖掘、繼承、創新優秀傳統鄉土文化,弘揚新風正氣,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諄諄囑托、殷殷希望,為鄉村振興鑄魂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要弘揚德孝文化。古人尊崇“百善孝為先”,信奉“人之行,莫大于孝”,這在今天仍然需要我們奉為圭臬。運城鹽湖區就是一個例證,作為我國德孝文化的主要發源地和承載地之一,讓德孝之光照亮心田,探索出一條以德孝文化破解農村養老難的路子。 要汲取榜樣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在“中國好人”“山西好人”等評選中,涌現出眾多孝老愛親典型,如和順縣民營企業家白世斌,不僅自己被評為“山西省十大孝星”、每年在企業評選“孝老愛親”標兵,而且擔任山西省孝文化研究會執行會長、前不久首次讓堯舜德孝文化走進大學校園,先后在山西大學、太原學院舉辦了“讓德孝之光照耀三晉大地”的講座。 身教重于言教。子女對父輩恪守孝道、盡心侍奉,就會在下一輩身上產生潛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孕育孝順的情感、意愿,當他們年老體衰時,也會得到孩子們的盡心孝養。就如同好家風會傳承,不孝也是會“傳染”的,這個也有例可循。為人子女怎么能沒孝心、養兒育女又怎能不播下孝的種子呢? 孝道式微、“老無所養”現象的背后,是農村老齡化、獨居老人增多、“空心村”出現、養老短板明顯等問題突出,個別人價值觀扭曲,或盡孝無心,或力所不逮,同時也與行孝缺乏有效監督有關。這就需要基層黨組織及黨員干部充分發揮作用,堅決扛牢道德建設責任,引領樹立孝老愛親新風尚。 基層治理,自治、法治、德治缺一不可。提倡孝老愛親,讓群眾真正成為新風尚的踐行者、推動者和受益者,村規民約需完善。對不贍養老人、虐待父母等行為加大懲處力度,立法要跟上。同時,努力提高農村老年人特別是經濟困難老年人的養老服務保障,讓他們有質量、有尊嚴,平安地度過晚年,也是一道不容回避的社會難題。 孝道式微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現象,需要多措并舉,弘揚德孝文化,強化家庭教育,完善法律法規,積極應對挑戰。農村老人“老無所養”有多方面的原因,是社會轉型期的陣痛,關鍵是加快完善養老服務體系。 鄉村振興,既要富口袋也富腦袋,既要產業興旺也要鄉風文明,既要物質富足也要精神富有。惟其如此,才能抵制不孝父母、奉行孝老愛親,讓農村老人從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困境中解脫出來。 (本系列評論到此結束,徐補生策劃)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