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攝像頭不能想裝就裝
2025-04-02 11:04:51? ?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4月1日起,我國首部系統性規范公共安全視頻管理的行政法規正式施行。哪些區域可以安裝攝像頭?個人隱私和個人信息權益如何保護?新施行的《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都有明確規定。(3月31日央廣網) 在信息時代,視頻圖像采集(安裝攝像頭)在推進社會治理、打擊刑事犯罪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隨著視頻圖像采集技術的日益普及,個人隱私泄露的風險也在增加——一些攝像頭公然“入侵”公眾的日常生活場景,被屢次曝光的酒店房間暗藏攝像頭、試衣間被偷拍、個別場所頻繁“刷臉”等亂象讓人防不勝防,頻頻刺痛公眾神經。如何在公共安全與個人隱私保護之間尋求平衡,成了當下必須直面的課題。 要有效遏制當前攝像頭無序擴張的趨勢,迫切需要給公眾隱私加上一把更嚴密、更精細的“規則之鎖”。此番《條例》出臺,以行政法規的形式填補了過往攝像頭安裝的法律空白,有助于解決過去公共安全視頻圖像管理混亂、缺乏統一標準的問題,進一步為個人信息安全構筑起嚴密防線。 具體來看,《條例》主打“嚴”字和“細”字。到底誰能建、誰來管、怎么管,《條例》進行了明確規定。比如,在收集主體方面,《條例》明確嚴格規范建設,嚴禁非法亂建,除負有經營管理責任、安全防范義務的部門、單位或者個人為維護公共安全所必需建設外,其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在公共場所安裝圖像采集設備設施。這無疑為相關單位和個人行為畫出了紅線。再如,在管理責任方面,《條例》新增規定,負有經營管理責任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加強日常管理和檢查,發現在所列區域、部位安裝圖像采集設備及相關設施的,應當立即報告所在地公安機關處理。過去有些酒店、民宿遇到偷拍事件,總是用“無辜”和“無奈”來甩鍋,現在顯然行不通了。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落細、落實新規,確保攝像頭安裝始終運行在“權責明晰、安全可控”的軌道上,涉及公安、市場監管、司法等多個部門分工協作。期待各方準確把握《條例》精神實質,形成更加嚴密的治理網格,為公眾真正撐起隱私“保護傘”。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