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初中生作文,緣何如此受關注
2025-04-02 11:04:51?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新聞隨筆】一篇初中生作文,緣何如此受關注 近日,浙江杭州丁蘭實驗中學初三學生的作文《舊軌還鄉》引發熱議。沒有華麗的辭章,沒有精巧的技法,作者通過一段段平實真摯的文字,就激蕩起無數人心底的波瀾。一篇初中生作文,緣何如此受關注? 真實,無疑是這篇作文最打動人心之處。比如,綠皮火車上,一個為給孫子騰挪地方而蜷縮在床尾的老人,只因推銷員一句“孩子愛吃”,就掏錢買下了商品;見到姥姥的那一刻,心中積攢已久的思念如潮水決堤,奪眶而出……類似情景觸動了人們內心的柔軟之處,引發了一種跨越代際的情感共鳴。實際上,在生活節奏加快的今天,人們看慣了碎片、浮躁甚至矯揉造作的表達,這種樸實無華的文字就如同一股清流淌入讀者心間,再次喚醒了我們對親情、人生的諸多思考。 當短視頻、表情包、網絡熱梗充斥于青少年的話語體系之中,提筆忘字、張口詞窮的現象已成為生活常態,一位初中生以至情至性的表達重拾文字美學,用平易、成熟且為大眾所接受的方式將所思所想表現出來,傳遞出新時代青年人的情感認知與價值判斷。這種對比與轉變令人欣慰,與此同時,也引發人們對語言文字學習、教育的另一番探討。 實際上,《舊軌還鄉》的走紅并非偶然,作者的語文老師以推崇“返歸自然”的教育理念為大眾所熟知。他將朗誦、表演等多元方式融入教學之中,以真實記錄生活、反對生搬硬套的教學方式為語文教學探索出一種與眾不同的新路徑。 反觀現實,為適應考試要求,很多學生不得不在各種技巧與模板中騰挪,以此求取分數與名次上的躍升。殊不知,若以考試分數作為評價學習效果的單一標準,那種注重情感體驗、培育獨立思考的教學方式也會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與弱化。 語言表達與寫作是一種跨時空的感知傳遞,只有基于真實的感情才能觸動深層次的邏輯思考與情感流動。倘若僅僅按照慣有的教學方式復制、背誦已有模板,再生硬塞進相應的詞語與句式,很難會有真事、真情、真理的顯現流露,更談不上引發共鳴、寫就佳作了。 語文素養的積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短時間內難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不能為了追求數量與速度而忽略了語言文字學習的真正規律。倘若如此,與揠苗助長又有何異?要感知語文之美,就得有足夠的耐心引領學生置身真實生活,捕捉生活之美,悟透學習本質,而這些,也是我們關注《舊軌還鄉》的另一層意義。 (作者:李曉)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