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工作不能總“悶”著
2025-04-01 09:41:07? ?來源:湖北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閱讀提要 干工作不能只是自己跟自己比,在更廣的時空里找準坐標,以更大的氣魄推進發展,以更大的決心破解困難,澎湃的活力才會迸發,有效的創造力才會顯現。 □ 湖北日報評論員 周磊 在念作第一聲時,與“悶”相關的成語至少有悶聲不響、悶頭不語等。我們形容一個人很悶,往往是指他不怎么愛講話,看起來沒什么活力,像是一朵蔫巴巴的花。 現實當中,有些人干工作也愛“悶”著,給人一副提不起勁的樣子,看不見多少激情和闖勁。從“悶”的表象看,有這么幾種。求穩怕亂、創新不足的“因循守舊型”,習慣于按部就班干工作,滿足于“不出錯”“不冒尖”,缺乏因地制宜的創造性轉化。回避矛盾、不敢擔當的“避責躺平型”,工作中刻意選擇風險低、矛盾少的事務性工作。安于現狀、動力缺失的“消極懈怠型”,對工作敷衍應付,只求過得去、不求干出彩。不抬頭看路也不低頭問效的“閉門造車型”,面對復雜任務不溝通、不協調,將政策落實簡化為“填表交差”。 悶葫蘆里倒不出錦囊計。每個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地帶,做成任何一件事,都不可能完全隔絕他人相助。長時間“悶”著干,沉浸在狹隘的世界里,容易跌入來來回回原地打轉的困境。或“看不見外面的世界”,總是“自我感覺良好”;或迷信“成績自會說話”,忽視推進工作的方式方法;或畏懼溝通,錯失爭取資源、解決問題的良機。以“悶”為盾,看似埋頭苦干,實則割裂了“干”與“謀”的辯證關系,讓工作陷入低效循環。 “機遇總是垂青勇于競爭的人。”《之江新語》中有篇文章談到,“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們絕不能有絲毫懈怠,不能滿足于現狀,一定要有謙虛的態度,樹立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的競爭意識”。一個勇于競爭的人,必然不會是一個喜歡“悶”著的人,必定是敢于走出“舒適區”、走進“延伸區”的人,他們有想干事的闖勁、能干事的干勁和干成事的韌勁,把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融入工作的每一個環節。 當前,人工智能方興未艾,文旅產業如火如荼,科技創新你追我趕,人才競爭日趨激烈,不少工作都對黨員干部的精神狀態、干事狀態提出了更高要求。沒有先行先試的銳氣、矢志創新的膽氣、進位爭先的志氣,就很可能落后于人。干工作不能只是自己跟自己比,在更廣的時空里找準坐標,以更大的氣魄推進發展,以更大的決心破解困難,澎湃的活力才會迸發,有效的創造力才會顯現。 “闖”與“悶”都有一扇門,但前者蘊含著勇立潮頭、開拓進取的精神品質,后者呈現的是封閉保守、故步自封的思維狀態。干事創業是選擇闖一闖還是悶著干,行進的路徑和最終的效果迥然不同。面對百舸爭流的發展態勢,應對前進道路上的風險考驗,唯有持續激活疾步快行、大干快干的奮斗基因,讓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務實拼搏、突破常規蔚然成風,去迎接活力奔涌的壯闊前景。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