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數字檔案“活”起來
2025-03-31 09:59:58? ?來源:吉林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檔案是歷史的真實記錄,承載著時代的記憶與智慧,是社會發展進程中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檔案工作存史資政育人,是一項利國利民、惠及千秋萬代的崇高事業”。隨著時代發展,信息化成為時代主流,檔案信息化建設是檔案工作應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的必然選擇。未來發展中,應進一步強化信息化建設的戰略地位,持續加大投入力度,積極探索創新應用模式,不斷優化各項舉措,加快推進檔案資源數字化、信息管理標準化、信息服務網絡化的進程,讓檔案工作更好地服務于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滿足人民群眾生活工作需求,書寫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推動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檔案工作作為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一項重要基礎性支撐性工作,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肩負重大歷史使命。檔案是歷史的真實記錄,了解歷史、研究歷史,檔案是重要依托和載體;做好檔案工作是為現實服務、為人民謀利的需要,它是我們工作的參考依據,是生產建設的參考資料,是維護合法權益的憑證,是加強管理的必要手段,是科學研究的可靠資源,是宣傳教育的生動素材。對于地方發展而言,離不開檔案工作的有力支撐。從吉林省的發展看,做好檔案工作既能為經濟社會發展進步提供支持,又能在維護國家“五大安全”等領域發揮獨特作用。例如,在產業安全方面,檔案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夠更好地促進企業乃至整個產業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在糧食安全方面,農業檔案的高水平管理能夠為農業政策制定、糧食生產調控等提供數據支撐。新時代的檔案工作者應緊緊圍繞“存史資政育人”這一根本任務,切實保管好、利用好蘊含黨的初心使命的紅色檔案,記錄好、留存好新時代黨領導人民推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歷史,從而更好地服務于黨、國家和人民群眾。 信息化建設是檔案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傳統檔案管理模式多依賴于人工操作,存在手續繁瑣、效率低下、易出錯等問題,而借助信息化手段,檔案的收集、整理、存儲和檢索等流程可以實現自動化和智能化,能夠極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檔案安全。具體來說,在檔案檢索方面,通過建立檔案信息化管理系統,工作人員能夠快速檢索到所需檔案信息,原本需要數天完成的檔案查閱工作,現在僅幾分鐘就能完成;在檔案轉遞方面,信息化后轉遞速度快、退件率低,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質量。此外在整合資源方面,信息化建設能夠打破檔案資源的地域和部門限制,推動資源高度整合與共享。以文化檔案為例,利用信息化整合技術將各地歷史文化檔案、民俗檔案等進行集中管理,能夠方便文化研究人員和公眾對這些資源的查閱和利用,極大促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2024年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條例》增加了“檔案信息化建設”專章,彰顯出檔案信息化建設在新時代檔案工作中的關鍵意義。近年來,在國家推進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字社會建設的背景下,全國各級檔案部門以檔案信息化建設為牽引,按照“存量數字化、增量電子化”的要求,通過強化數字化理念、運用數字化手段,創新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方法、重塑工作流程,大力推動檔案工作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檔案數字資源建設。新時代新征程,各級各類檔案部門應牢牢把握新時代檔案事業發展大勢,聚焦數字化轉型目標,加強檔案信息化、數字檔案館建設頂層設計,進一步創新和拓展檔案利用服務,不斷提升檔案信息化水平,使檔案開放程度更高、檔案利用手段更加先進,為國家、社會和組織各項建設事業貢獻強大檔案力量。 實現檔案工作信息化建設,需多方發力、全力提升。一方面,要大力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檔案信息化硬件設備和軟件系統的投入,將其納入政府信息化工作建設總規劃,構建穩定、安全的網絡環境,努力形成具有本行業特性又符合其他行業數字化建設的規范標準。強化核心業務管理,加強硬件和應用系統建設,加快存量檔案的數字化,實現增量檔案的電子化,加強各級檔案機構之間的互聯互通,打造區域性乃至全國性的檔案信息資源共享網絡體系,為檔案資源的整合與利用提供堅實的基礎支撐。積極引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推動檔案管理的智能化發展。例如,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海量檔案數據進行挖掘和分析,發現數據之間的潛在聯系,為決策提供參考;借助云計算技術實現檔案信息的高效存儲和快速調用,降低運營成本。另一方面,要完善檔案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應急預案,明確數據安全責任主體和工作流程,采用先進的信息安全技術手段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信息安全防護網絡,有效抵御外部網絡攻擊和內部違規操作,確保檔案數據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同時,還需積極培養和引進高素質檔案信息化人才。在高校檔案學專業課程設置中增加信息技術相關課程比重,培養適應信息化建設需求的復合型檔案人才;針對在職檔案人員開展定期培訓,提高其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業務水平;鼓勵檔案機構引進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優化人才結構;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勵機制,對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員給予表彰和獎勵,充分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為檔案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保障。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