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業預警向“混日子”亮黃燈
2025-03-28 09:21:12? ?來源:浙江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戴先任 近日,華南理工大學教務處官網公布了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全校本科生學業預警名單。學校稱,經審查決定給予全校(包括三個校區)共737名學生學業預警,給予134名學生學業預警并第一次降級試讀,給予81名學生學業預警并再次降級試讀。此前,廣東醫科大學、深圳技術大學等高校也公布了學業預警結果。 對表現不佳的學生進行學業預警,就像體育比賽中的“黃牌警告”,這不是將涉事學生“罰下場”,而是對他們進行警示、敲打,一旦學生屢教不改,則可能被“紅牌罰下”。這給了學生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目的是為了“治病救人”。 在很長時間內,一些高校存在“嚴進寬出”的問題,大專生、本科生甚至碩博研究生,考上之后,都可能存在“混日子”的情況。因為就算是“混日子”,大概率也能順利畢業。大學文憑、碩士學位、博士學位靠混就能取得,那相對應的學歷的含金量自然也就大打折扣了。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對這種“混文憑”的學生容忍度降低。這對維護高等教育的嚴肅性、提高教學質量很有必要。但對于高校來說,要“嚴進嚴出”,也要在制度的剛性和人文的關懷之間找到平衡。不能“不打招呼”,更不能只重結果不重過程。通過下發學業預警,正是為了給不合格的學生一個“緩沖期”,讓他們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給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并在此過程中通過溝通和幫扶措施,來幫助這些“后進”學生,這樣才能讓學業預警真正達到良好的管理作用,同時體現育人的溫度。 因此高校在做好學業預警,實現從“嚴進寬出”到“嚴進嚴出”的轉變時,就要做好事前警示、事中預警、事后懲戒的全過程管理。首先,需要高校在學生進校門之時,就要讓他們明白底線,大學不是“混日子”的地方,從而讓他們用功在平時。另外,高校更應努力提升教學質量,提高課程吸引力,給學生最好的教育,這樣才能更好盡到學校的育人責任。同時,也要保障好學生的正當權益,比如要保障學生對學校管理、教師教學等的監督權利。如此,才能讓學業預警成為倒逼學生向上的鞭策與動力,讓高校的“嚴進嚴出”形成“雙向約束”,達到高校與學生的“雙向提升”。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