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測,重點在于運動起來
2025-03-28 09:21:12? ?來源: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新聞隨筆】體測,重點在于運動起來 近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部分學生通過網絡平臺發起呼吁,希望學校取消體測中的3000米項目,引發了廣泛關注。對部分學生而言,大學體測頗有些“痛苦”。之所以“痛苦”,是因為規定項目包含男子1000米跑和女子800米跑,對成績都有嚴格要求。想要達到及格線,確實需下一番功夫,不是臨時抱佛腳就能奏效的。 現行體測及格標準來源于2014年修訂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這一標準旨在激勵學生積極參加身體鍛煉。按照現行標準,男生1000米跑及格線為4分32秒。但在1989年,這個標準是3分55秒。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物質生活不斷富足,人們的營養攝入量不斷提高,身體素質理應加強,跑步能力和耐力也應該提升,但為何大學生體測1000米跑的標準卻放寬了不少? 這令人聯想到一個形容大學生群體體質健康的網絡熱詞——“脆皮大學生”。一些大學生年紀輕輕,但是身體毛病不少,不少支持取消3000米體測的學生就擔心:“因過度勞累而受傷怎么辦”。 按理說,大學生所處年齡段的身體機能足以支撐他們進行1000米跑或3000米跑,但一些大學生對體測長跑擔憂,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大學生身體素質提升迫在眉睫。 體測最終目的是培養大學生的健康生活和熱愛運動的習慣。對大學生而言,參加1000米跑乃至3000米跑,想要及格并非難事,難的是每天都能動起來。如何真正鼓勵學生運動,進一步提升他們的體質,才是3000米跑引發爭議背后的深層次問題。 今年全國兩會上,國家衛健委相關負責人也對加強“體重管理”工作提出要求、明確責任。從政策層面為人們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引導人們提升個人身體素質,本質上和大學生體測的目的是一致的。 保持規律運動的生活方式,對人們健康的好處無須贅述。大學生體測無論選擇1000米還是3000米跑,只要堅持常規運動,達到相關標準并非難事。歸根結底,任何測試的目的還是為了督促大學生們運動起來。 當下,國內馬拉松運動火熱,青壯年人群占比較多。中國田徑協會的官方數據顯示,馬拉松賽事中,男性與女性跑者的年齡分布上,人數最多的群體在40歲到44歲之間;而半程項目中,分布在35歲到39歲之間的人數最多。促使相關年齡段人群愛上長跑堅持長跑的原因之一,是他們在工作生活之后深切意識到了身體健康對生活的重要性。長跑是目前最具性價比的體育運動選擇之一。對于還處在大學階段的學生群體來說,不妨也動起來、跑起來,因為此刻的運動或許對步入社會、參加工作,乃至對我們的全生命周期,都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陳城)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