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邊角料”,營建“新空間”
2025-03-26 09:24:56?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巧用“邊角料”,營建“新空間”(縱橫) 地鐵站里打羽毛球、屋頂上踢足球、高架橋下逛兒童公園……近來,廣東廣州、深圳等城市的空間改造創意不斷,讓人耳目一新。 空間資源的高效利用,一直是城市規劃的重要命題。特別是一些“寸土寸金”的地方,土地開發接近飽和,很難尋求增量。與此同時,受城市更新、地形限制、歷史遺留等因素影響,一些閑置的“邊角料”如果不能有效盤活,也會帶來“臟亂差”、違規侵占等問題。隨著城市化進程快速推進,用好“剩余空間”,愈發成為衡量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標尺。 近年來,各地有不少相應動作。比如,四川成都印發更新利用城市剩余空間打造“金角銀邊”三年行動方案,明確以橋下空間、街旁空間等7類剩余空間為重點,分批次打造600個示范點位;深圳發布城市第六立面提升設計導則,多元化探索城市空間的立體復合使用,凸顯深圳高密緊湊的城市空間特色。 兩個生動形象且頗具深意的概念,值得細細體味。一是“金角銀邊”。它原是圍棋術語,指棋子放置的位置不同,價值也不同,其啟示在于:沒有“無用”的空間,只有放錯了的位置。二是“第六立面”。簡單地說,它指人們從較高視點(如山體眺望點、高層或超高層建筑等)俯瞰城市時可感知的城市風貌,從中也能讀出一點:站在更高的維度來看,空間資源挖潛大有可為。 善于“見縫插針”,方能“推窗見綠”。從引發體驗熱潮的“公園20分鐘效應”,到收獲許多支持的“熄屏24小時”,再到“國家喊你減肥”話題沖上熱搜,無不透露出人們對生態、休憩和文化等空間的需求在增加。喚醒“沉睡的資源”,盤活“被遺忘的角落”,使其化為群眾的運動角、生活角,何樂而不為?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廣東已累計建成“口袋公園”3265個。期待南粵大地上點綴更多“方寸之美”。 事實上,“金角銀邊”的想象空間還不止如此。去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導則(試行)》,提出通過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讓更多群眾享受到身邊和“家門口”的優質普惠公共服務。如何嵌入休閑、商業等服務,讓不同業態合力便利居民生活,值得探索。這意味著,城市治理要更加精細化。比如,在前期調研時,廣泛聽取群眾需求,因地制宜打磨細節;在項目運營時,可打破傳統的“大包大攬”,充分撬動社會資本,吸引多元主體參與。 “城,所以盛民也。”當“閑置廢棄”的遺憾,變成“轉角遇美”的驚喜,這樣的“變形記”多多益善,也須久久為功。 (摘編自《南方日報》,原題為《讓城市“邊角料”帶來更多小美好》)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