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往來禮金重在“禮”
2025-03-19 10:11:10? ?來源:山西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人情往來禮金重在“禮” ——讓文明鄉風為鄉村振興鑄魂② 推進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培育文明鄉風,移風易俗是關鍵。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文明鄉風建設,豐富農民文化生活,推進農村移風易俗”。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持續整治人情攀比、大操大辦、厚葬薄養、散埋亂葬等突出問題,完善約束性規范和倡導性標準”。針對部分農村地區禮金攀比、大操大辦、情感物化,陷入人情往來禮金“還不起”的怪圈,讓人情往來重在禮,重在引導、加以規范。 回溯中華禮制本源,“禮”始終與“情”相生相伴。禮尚往來是中國傳統的禮儀觀念,注重的并非狹義的物質交換,而是情感、尊重或幫助的相互傳遞。南北朝詩人陸凱折梅賦詩寄友,留下了“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的傳世佳句。以一枝梅花作為跨越千里的情誼載體,看似微不足道,卻蘊含著人情往來“禮輕情意重”的深意。反觀當下,部分鄉村攀比之風盛行,禮金一路攀升,人情往來也因此變味,已然背離了“禮”的本質。 以文明鄉風建設鑄鄉村振興之魂,離不開制度規范與價值引導的雙向發力。近年來,各地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部署及省委安排,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塑造鄉村新風尚取得了積極成效。但同時也要看到,一些地方仍存在以滿月、升學、祝壽、喬遷等各種名目大操大辦酒席的現象,但凡吃請,每一項都少不了隨份子,少則三五百元,多則上千元。當“禮”的溫情被“金”的重量擠壓、情感表達異化為禮金攀比,不僅加重了農民經濟負擔,也侵蝕了農村精神文明土壤。 立規矩,才能管得住、管得遠。運城鹽湖區出臺的《鹽湖區婚俗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中,明確規定了“非親屬隨禮不超過100元”的標準。目前,全區各村(社區)的紅白理事會作用全面發揮、成效日益凸顯,每年紅白事費用可節約300萬元以上。實踐證明,找準實際推動的具體辦法,創新用好村規民約等手段,倡導性和約束性措施并舉,突出問題導向,落細落實針對性政策舉措,群眾人情支出負擔就會明顯減輕。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長治市屯留區制定了《黨員干部帶頭踐行移風易俗承諾書》,明確黨員干部在操辦婚喪事宜中必須遵守的彩禮迎親、殯期喪禮、宴請隨禮等辦事要求。湖北宜昌91歲老黨員萬官鼎離世后,9個子女以行動踐行父訓,對219位親屬、鄉鄰僅收10元隨禮,萬家一場白事只收了2190元禮金。一本“十元禮簿”,以最質樸的方式為建設文明鄉風、推進移風易俗寫下生動注腳。樹起標桿、樹立榜樣,通過深入挖掘和宣傳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有效形成了全社會共同關注、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這是新時代提出的嶄新課題。人情往來禮金重在禮,當我們在創新中構建起“情為紐帶,禮有尺度”的秩序,鄉風文明亦將煥發蓬勃生機。移風易俗需綿綿用力、成風化俗,摒棄“畢其功于一役”的急躁,保持“功成不必在我”的定力,讓文明鄉風如春雨潤物,滋養鄉村振興的精神沃土。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