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是最好的“養老”
2025-03-17 09:17:52? ?來源:新華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近日,南通88歲老人自考16年收獲“雙本科”的新聞引發廣泛關注。有人質疑:如此高齡已不會再去工作,辛苦拿下這張文憑有什么用?但也有很多網友點贊老人用學習豐盈人生的生活態度,認為“特別勵志、值得學習”。 學以致用,“有用”固然是學習的重要目的?;仡櫄v史,我們的文化和傳統、技術與經驗,都在持續學習中薪火相傳,正是通過學習登上“前人的肩膀”,人類文明才能在接力賡續中創新發展,實現一次又一次飛躍。“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車馬很慢”的過去,人們常以“學習之用”引導激勵學子攀登險峻書山、穿越無垠學海。如今,科技變革浪潮奔涌澎湃,知識折舊不斷加速,持續“投資于人”、不斷自我提升,已成為我們趕上時代列車的基本要求。 學習本不該帶著功利性,很多時候,學習的意義就在于學習本身,在于通過學習不斷探索人生真諦。和大多數網友一樣,點贊南通88歲老人,不是提倡大家都去效仿參加考試獲得什么本本,其實比收獲“雙本科”更有意義的是老人堅持終身學習的精神追求與超乎常人的毅力,是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理念與境界。蘇格拉底說,“認識你自己”;孜孜追求宇宙大道,孔子認為,“朝聞道,夕死可矣”。正如旅行者的目標不是山頂而是沿途的風景,奔跑者的目標不是終點而是更強健的身體、更堅韌的意志。地爐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稱讀書者。學習,可以給予我們更豐富的人生體驗、更深刻的智慧啟迪、更深層的精神滿足。 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占總人口的22%,老齡化社會的大門緩緩開啟,賦予終身學習更為緊迫的社會意義。研究表明,持續參與學習的老年人,認知能力衰退速度能夠有效減緩,社會網絡活躍度相應提升,這種“學習效應”產生的個體價值轉化,正催生全新的老齡社會形態。有專家進一步指出,“學習是最好的養老。與養老機構的‘床位’相比,老年大學的‘座位’是一種更積極、更主動、更經濟的養老選擇?!?/p>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大力發展銀發經濟。神經科學研究顯示,學習行為會促進大腦突觸連接密度增加。當人們接觸新知識時,前額葉皮層會建立新的神經回路,這種生理變化體現為批判性思維、系統性思考等能力的提升。在88歲老人自考“雙本科”的新聞下,有網友留言感慨,原來大腦并不那么容易“老”。當終身學習成為社會新時尚,或許我們可以期待,老齡人口持續增加的壓力可以轉化為新的“人口紅利”。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