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進村 小農戶對接大市場
2025-03-11 09:24:15?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快遞是重要渠道。2024年,涇陽縣通過快遞發出的各類農產品累計約220萬件,為農民帶來直接收入9000余萬元,同時也擦亮了涇陽茯茶、涇陽番茄等特色農產品品牌;富平縣快遞網點農村覆蓋率超過90%,加速打通農產品上行和消費品進村的“最后一公里”,讓時令鮮果從“田間”到“舌尖”…… 在陜西,得益于農村快遞物流體系建設的加快發展,農村消費市場釋放更大潛能。快遞進村,推動農產品“走出去”;工業品“走進來”,讓更多農戶連接大市場,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建立統一大市場,商品流通不能有堵點。近日發布的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深化快遞進村,加強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建設”。 當前,快遞進村還有一些堵點、盲點。消費尤其是新型消費市場“下沉”深度不足,不僅影響消費主體擴展,還影響了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拓展農村消費市場,讓廣大農戶連接全國大市場,亟須健全完善村級快遞物流配送體系,解決工業品下行“最后一公里”和農產品上行“最先一公里”問題,擴大農村電商覆蓋面,打造服務城鄉的雙向流通網絡。 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更好結合,深化快遞進村。與城區相比,農村群眾居住分散、家中時常無人。郵件少、利潤薄導致不少農村地區群眾收寄快遞只能去鄉鎮代收點,有的來回一二十公里,影響了群眾寄收快遞的積極性,也制約了農村消費升級。 突破快遞進村的現實瓶頸,政府應主動作為,把基礎設施做到位、把服務機制建立好,整合郵政、交通、快遞企業等各方資源,建立資源共享、成本共擔、信息互通的共享機制,有效解決快遞進村成本高、收益低的難題。同時,還要激發快遞企業經營主體活力,深化快遞物流業同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創新運行模式,提高經濟效益,實現與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共享、業務互聯、優勢互補。 小包裹、暖人心,小快遞、大民生。快遞物流一頭鼓起了鄉親的錢包,一頭豐富了百姓的生活。讓快遞業跑出加速度,帶動農村做好“土特產”文章,為更多農村群眾提供創業的舞臺和就業的機會,更好服務鄉村振興戰略。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