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際友人提供更周到的語言服務
2025-01-03 09:41:16?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文化評析】為國際友人提供更周到的語言服務 國家移民管理局近日發布公告,全面放寬優化過境免簽政策,將過境免簽外國人在境內停留時間由原72小時和144小時均延長至240小時(10天),同時新增21個口岸為過境免簽人員入出境口岸,并進一步擴大停留活動區域。“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中國正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熱忱歡迎來自世界各國的朋友。 在做好免簽服務的同時,積極優化語言服務也至關重要。從基礎的旅游咨詢到深度的文化交流活動,都需要周到的語言服務作為支撐。良好的語言服務能提升國家形象、增進國際友誼。在海關、交通、食宿、旅游、商貿等一系列環節中,適合的語言景觀、完善的多語指示系統、便捷的咨詢服務窗口以及應急語言服務的準備,能夠為外籍旅客提供全方位、多層次、有實效的語言支持,確保國際朋友在過境期間生活愉悅。融合自動翻譯、虛擬現實(VR)與增強現實(AR)等前沿技術的多語言旅游產品,則能為國際朋友提供沉浸式互動旅行體驗。還可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游客的偏好需求,精心設計旅游線路,開發多語種宣傳文案和豐富的旅游產品,比如中華飲食、風俗文化、智慧農業、科技教育、體育、中醫中藥等,讓國際朋友在10天的過境免簽期間充分體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國人民的熱情好客。讓世界聽見中國聲音,看見中國美景,感受中國魅力。當過境體驗轉化為美好記憶,講好中國故事才可能成為來華朋友們傳遞中國熱情與力量的自覺行動。 充分發揮中文服務價值,讓世界深度領略美麗中國。中文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對于國際友人而言,掌握一些簡明的中文詞語與表達方式,能更好地融入當地環境,深層次感受美麗中國。隨著過境免簽政策的不斷優化,短期中文培訓的市場需求必然增加,應積極開發簡明的中文課程及文化資源,幫助外國友人通過簡明中文快速獲取基礎信息、進行簡單交流。中文所描述的北國冰天雪地的遼闊壯美、南疆熱帶雨林的神秘繁茂、東部繁華都市的現代活力以及西部古老村落的寧靜古樸……這些豐富多樣的自然與人文景觀,激發了中文學習者對中國這片神奇土地的探索欲望。過境免簽政策則為學習者提供了在真實中文語境中實踐語言技能、深入探索中國文化的寶貴契機。應積極開展“中文+旅游”等專門用于中文研究的課程設置,將文旅融入國際中文教學,幫助學習者在掌握中文的同時,深入了解中國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幫助他們成為中國文化的傳播者和友好使者,成為連接不同文明、增進相互理解和友誼的橋梁。 共創融通共享的話語體系,以多元敘事立體展現美好中國。中國擁抱世界,世界需要中國,了解真實的中國是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期待,旅游過程也是親身感受中國文化、消除誤解的過程。如今,“China Travel”已成為全球諸多知名網絡平臺熱門話題,“City不City”作為一種新穎的文化外宣方式備受矚目,海外博主成為中國對外話語傳播的重要力量,文化旅游宣傳逐漸成為一種獨特的國際交流方式。話語在理念認同和情感認同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要鼓勵海外博主通過其母語或國際通用語,傳遞中國社會的生活圖景和文化傳統的深厚積淀,以他者的獨特視角超越跨文化語言轉譯的局限,為國際社會提供一個更為豐富、多元的中國形象。同時,也需要重視中文知識的世界表達,不斷提升多語種翻譯能力與翻譯質量,精心構建既體現中國文化方式,又易于國際社會理解的話語體系。我們要能運用世界語言講述“不到長城非好漢”所蘊含的中國精神,描繪“水光瀲滟晴方好”所展現的中國美景。在多方敘事的互動傳播中,將中國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現代價值相結合,促進中國文化知識的國際化表達與全球認同。 中華文明與世界其他文明長期交流互鑒,當前的中國與世界更是深度交融。過境免簽政策的進一步優化,讓中國的開放包容變得更加直觀可感。此時更需要發揮語言的獨特魅力,提升各環節的語言服務質量,讓國際友人在旅游的具身感知和互動交流中,全面正確認識中國,傳播中國式現代化的精彩故事。 (作者:陳麗湘、李宇明,分別系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副研究員、北京語言大學教授)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