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熱評】讓年輕人多進工廠,呼吁背后還需實招
2022-03-07 16:28:33?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3月5日,“建議鼓勵年輕人少送外賣多進工廠”的消息登上微博熱搜第一,引發網友廣泛討論。這則建議是由全國人大代表、小康集團董事長張興海提出。他表示,當下不少年輕人選擇送外賣、送快遞,不愿進工廠當產業工人,導致制造業招工困難,這不利于社會長遠發展,建議社會各界共同努力,鼓勵支持更多年輕人成為產業工人。 建議鼓勵年輕人少送外賣多進工廠,張興海代表的這份提案直指當前制造業面臨的“用工荒”問題,單就初衷而言并無不妥。2020年,我國制造業人才缺口2200萬,近5年平均每年有150萬人離開制造業,而與制造業勞動力流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快遞行業人數突破1000萬,2020年疫情期間兩個月內新增騎手58萬人中,有40%曾是產業工人。正是這樣的一組數據對比,讓這份提案有了立論依據。 然而“少送外賣多進工廠”的說法還是引發了網友的質疑,直接道出了年輕人不愿進廠的原因,即不自由、工作時間長、工資待遇低等問題。的確,進廠不自由,工作時間還長,搞不好還要夜班,工資又低,誰愿意去?根據某招聘網站信息,小康股份在招的汽車裝配工工資為4000-6000元。而該網站招聘外賣騎手的工資普遍都在6000元以上,最高的超過了1萬元。在這樣的待遇對此面前,不存在選擇困難。 由此可見,想要扭轉制造業用工荒問題,光靠呼吁難有成效,切實解決年輕人不愿進廠的現實問題是根本所在。相比于送外賣這樣的新型職業,自由的短板需要在落實福利待遇上補齊。工廠若是也能做到保障員工雙休、8小時工作制,可以享受帶薪休假,并能適度提高工資水平,誰也不愿意去風吹日曬。 讓更多年輕人成為產業工人,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要給以政策支撐,改善制造業就業環境,以發展職業教育為抓手,吸引和鼓勵更多人才和青年“工匠”投身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企業也要改進核心技術,提高職工待遇,對臨時用工給予一定的收入補貼及保險補貼,讓工人有出路、有盼頭。所謂“無農不穩,無工不強”,社會上也要形成支持制造業的良好氛圍,讓新時代工人有體面。(孟偉)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