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標準來保護傳統小吃的純正味道
2017-05-05 08:49:42?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看到這些小吃,我覺得自己可能是個假北京人?!苯沼惺忻穹从撤Q,位于王府井的小吃一條街上出現了許多“冒名”老北京小吃的攤點,看到外地的油絲炒面、煎粉,甚至國外的奶香卷都變成了老北京小吃,不少市民表示疑惑。(5月4日 澎湃新聞網) 小吃是老百姓愜意的口腹享受,更是一座城市的精華傳承。再往深處說,有悠悠歷史打底的傳統小吃,其本質已經從商業屬性中升格為地方軟實力的一種表達。蜚聲海內外的老北京小吃就有此番語境,它足以讓老北京在心中蒸騰起舌尖上的深深驕傲。但王府井的小吃一條街上的那些很多冠名為“老北京”的小吃,比如脆皮香蕉、臭豆腐、煎粉等外地小吃,讓北京本地資深吃貨是“傻傻分不清楚”。這種“冒名”,不僅影響游客對老北京小吃印象,更讓老北京小吃身陷尷尬的李逵李鬼之辯。 對于正宗與否,那些冒名老北京小吃的商販倒是心中有數。小吃街上一位香辣蟹攤主被問及自家產品是否能算老北京小吃時,回應稱:“蟹肯定是外地的,但做法是北京的?!边@種不置可否的答案,混淆傳統小吃的邏輯概念,試圖用地域稱謂來掛羊頭,以此搪塞消費者。但其實老北京小吃并非沒有標準——早在2010年,老北京傳統小吃協會等單位就決定在從市場需求、健康理念等方面,對逾300種北京小吃進行標準化的改造和包裝?!靶〉揭粋€燒餅的直徑和高度,大到一種小吃的制作流程都將有據可依。” 既然是有據可依,那為何冒名老北京小吃的李鬼還是在大行其道,甚至是在自家重鎮之地堂而皇之地擺攤經營。其中原因,恐怕是老北京小吃標準還是由民間組織來制定,具備的是指導意義。但要把這種自發完成的標準放在傳統小吃打假的領域,在缺少官方加持的背景下,恐怕就有些力有不逮。 之前,揚州炒飯、蘭州拉面、河南燴面的標準制定,背后都有官方力量在推動,不過其用力點都是在原汁原味上做功夫。而且,以上所述的揚州炒飯等幾個地方小吃,甄別的關鍵在小吃做法的廣義和狹義,且它們都是單一類別,不具備老北京小吃的矩陣效應,因此,也就沒有李鬼橫行的煩惱。 和全聚德烤鴨、稻香村食品不同,老北京小吃并不是某個特定的品牌,因此就很難按照商標法來進行維權。工商部門有權對假冒老北京小吃進行清理,但如果碰到“做法是北京的”的搪塞,工作就可能陷入到扯皮與被動之中。盡快讓傳統小吃納入到省市一級的質量標準體系中,讓質量技術監督局進行市場監督,避免“做法是北京”式的打馬虎眼。有據可依的執法,才是徹底干凈。而這種長了牙齒的保護,更能讓傳統小吃保持純正的味道。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