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世界愛上中國造”,首先得讓中國消費者愛上中國造。打破海外淘回“中國造”的尷尬,切入點在打破內外銷產品品質“倒掛”的局面,以質量升級重建消費者信心。】 海外代購儼然成為當下消費新風尚。不過,近期一些海外代購的中國消費者卻頗覺尷尬——千里迢迢從海外淘回的洋品牌,一看標簽赫然標著“中國制造”,但質量確實比國內同款好。 中國制造的產品,在海外兜了一圈,又被中國消費者買回國內消費,并且“留過洋”的產品質量比國內的好。在這令人費解的流通背后,是國內日漸增長的高品質消費需求,與“中國制造”價廉質次的傳統形象之間的矛盾。中國消費者信賴海外商品的品質,國外品牌找中國企業代工降低成本,這一來一去,產品還是家門口的產品,不過把錢花在了國外,讓海外品牌企業賺了個盆滿缽滿。 如果說中國消費者對“海淘”的偏好反映了對更好生活品質的追求,那海外淘回“中國造”則凸顯了目前內外銷商品標準迥異的積弊。傳統“中國制造”經營方式粗放,造成很多人對國貨缺乏信任度和認同感。近年來,隨著制造業企業的轉型升級,“中國制造”在很多領域超過西方國家,但消費者信心的重建需要時間。反觀發達國家,在終端環節培育品牌,占據價值鏈上游;在生產環節控制標準和質量體系,面向全球尋找合格的代工廠。在這種情況下,海外淘回“中國造”也就不足為奇。 近年來,“海淘”已經從零散的個人行為發展成規模產業,從海外搶購奶粉、化妝品、奢侈品甚至馬桶蓋,無不展現了中國消費者的巨大潛力。據報道,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6.3萬億元,是2013年的兩倍多,“海淘”用戶規模達4100萬人次。這些海外消費的背景就是消費升級。只有通過創造有品質的供給,理順需求和供給的鏈條,才能把消費潛力留在國內,為中國經濟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增添動力。 打破海外淘回“中國造”的尷尬,切入點在打破內外銷產品品質“倒掛”的局面,以質量升級重建消費者信心。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要增加高品質產品消費,引導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擴大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實施范圍,更好滿足消費升級需求。只有把市場秩序管理做扎實,建立內外銷商品統一的質量監督標準和售后服務體系,讓消費者切實感受到國內外市場上的商品質量沒有差別,滿足消費升級需求才有基礎。 “讓世界愛上中國造”,首先得讓中國消費者愛上中國造。以國內一家企業為例,他們耗時5年精心打造水槽式洗碗機產品,在功能、能耗、操作便捷性上都遠超競爭對手,上市后贏得了國內消費者的追捧。如果這樣的“中國造”多一些,“海淘”的人自然就會少一些。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