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校園”的提法我們都不陌生,大到校風、教風、學風,小至校園內的每一處標語、每一處涂鴉、每一句禮貌用語,均體現了一所學校的文明程度。而建設文明校園,不僅關乎學生素養的提升,也關乎社會文明的建構。 今天,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教育開放程度的提高,文明校園已經有了更為豐富的內涵,尤其是基于現代學校制度體系的多重內涵。從本期開始,我們推出“關注文明校園建設”系列,從倡導健康的人際關系、學術誠信、依法治校等多個角度,探討如何在新時期構建文明和諧的校園。 ——編 者 “怎樣才能處理好校園生活中的人際關系?”“如何在學校擴大自己的交友圈?”“人際關系總是很尷尬怎么辦?”“為什么同學之間越來越淡漠?” ……在網絡問答社區知乎上,關于校園人際關系的提問比比皆是。而記者從多所高校心理咨詢中心了解到,關于處理好校園人際關系的咨詢,也是眾多咨詢內容中,問詢人數最多、對學生困擾最大的話題。 曾有媒體做過調查,當前,無論是大學校園還是中小學校園,校園暴力、人際冷漠以及校園人際的過早社會化是最需要被重視并亟待解決的。 校園暴力為何屢屢發生 近一段時間以來,校園暴力事件頻發,不僅發生在學生之間,也發生在師生之間: 4月15日,安徽省蒙城縣范集中學一英語老師因收發試卷與學生發生沖突,視頻顯示,老師與學生之間有著激烈的肢體沖突;3月27日,四川師范大學舞蹈學院大一學生盧海清在成龍校區一宿舍學習室被室友用菜刀殺害,起因為兩人因瑣事發生爭執……據統計,僅2015年上半年,經媒體報道的校園霸凌事件就高達42起。而且,校園暴力施暴者日益呈現低齡化特征。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健康與咨詢中心主任胡鄧副教授分析:“受教育程度低的學生更傾向于用武力這種最原始本能的方法去解決沖突。”對于目前我國校園暴力頻發的狀況,他認為原因之一是生命教育的缺失,學生缺乏對自己的生命以及他人生命的尊重和理性認知。 在首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楊芷英教授看來,校園暴力頻發,學校教育需承擔一定責任:“我們目前的教育更關注學業方面的問題,對孩子的心理、情緒反應等關注不夠。”此外,楊芷英認為校園暴力的發生也有來自社會和家庭的因素,“從社會深層原因看,社會分配不公,競爭環境比較激烈,學生在面對競爭時處理不當會導致矛盾的激化。另外,來自影視作品、電子游戲的影響,也會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在心理上對暴力行為‘脫敏’,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她指出,孩子的許多行為往往是一個社會學習的過程,一般父母有暴力行為,或者教育方式簡單粗暴的,孩子存在校園暴力行為的情況就會更多。 如何破解?楊芷英認為,“首先要培養青少年樂群善良的品質,教會青春期的孩子調控情緒,如何用理性的方式化解矛盾。同時學校除了對抗性、競爭性的活動外也應設立一些需要合作的活動,在共同面對任務的過程中養成協作意識。” 同時,要建立有效的懲戒機制。國際關系學院公共管理系儲殷副教授指出,目前我國《刑法》規定了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犯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這意味著未滿14周歲以及14周歲以上16周歲以下未成年人的大部分暴力行為被排除在法律之外。此外,我國目前法律實際上以物理后果作為判斷危害性的主要依據,而大部分校園暴力、霸凌的物理傷害程度較低,卻對被侵害人心理造成極大傷害,法律低估了暴力行為對未成年人的心理傷害。 對比國際經驗,我們看到,目前許多國家已對校園暴力采取專門對策,美國絕大多數州已通過立法來加強對校園暴力的預防和懲罰,澳大利亞通過《全國安全學校框架》來協助學校積極打擊校園內學生間欺辱行為。 在預防和及時制止校園暴力行為方面,學校、教師和家庭的責任也應當被格外重視。英國政府就高度重視教師的作用,專門培訓教師掌握識別校園欺凌和進行早期干預及行為矯正的方法。美國法律規定,學校必須提供舉報霸凌事件的渠道,教職員一旦發現這類行為必須舉報。校園暴力發生后,對家長也同時進行懲戒,如要求父母上訓導課程,一起進入司法程序,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等,已成為許多國家探索的方向。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