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想再看到什么劇情反轉,但即便存在再多的所謂陰謀與炒作,我們也希望公共輿論監督的精力不被浪費,權威的法律調查機制不被誤導,完整而合乎邏輯的真相不會迷失。】 4月5日凌晨,一名微博ID為“彎彎2016”的網友爆料,稱自己4月3日晚在如家旗下的北京望京和頤酒店入住時,在走廊遭遇陌生男子襲擊,整個過程大約3分半鐘,圍觀的安保人員和酒店管理人員沒有相救。短短兩天,事件經由網絡輿情發酵,急速演變為一樁公共事件,刷屏社交媒體。 一般而言,消費者在酒店內遭襲擊,雖然有些意外,但不至于變成如此備受矚目的社會焦點,多由酒店與受害人私了,或走法定程序由公安機關調查處理即可。可是,這一案件已進入公安機關的調查環節,卻仍掀起輿情巨浪,不僅令人匪夷所思,案件本身的真相也越發云里霧里。網絡上的調查、猜測、質疑與批判,似乎并不能有效抵達真相。 事情發展至此,涉及的各方也都作出了回應,但力度與可信度卻不盡如人意。例如,微博上曝光的視頻,當事人究竟是如何獲得的?和頤酒店是否涉黃?襲擊“彎彎2016”的男子找到了沒有?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看到一個完整而服眾的回應。警方調查需要時間,可以理解。但是,酒店在事件過去24小時后才初次回應,原定6日11點舉行的新聞發布會延遲了5個小時才開始,且整個過程非常簡短,也未給記者提問機會,又是為什么?這種封閉式的應對無法回應爆炸式的輿論傳播對信息公開的需求,招致深度批評與質疑便在所難免了。 不難看到,碎片化的信息披露,經由網友的自發挖掘與拼湊,最終不是在接近真相,而是激發出更多的猜忌與質疑。每一個網絡社交者,都在利用自己的信息渠道,去拼湊自己心中那個真相,并傳播自己的發現與疑點,去獲得想要的輿論影響力。但是,網絡從來不是一個令人信服的權威調查機制,它只提供質疑與猜測。倘若這些質疑能推動法定調查機構客觀中立透明的查證,就不難達到網絡輿論監督的目的;倘若這些猜測提供的只是摸魚的“渾水”或是發泄不滿的槽點,那么也可能讓真相迷失,讓一起公共事件變成一地雞毛。 網絡信息拼湊不出完整的真相,無論是將事件與企業合并聯系起來炮制“陰謀論”,還是從當事人新注冊微博超出史上大V的高轉發量中探尋某種猜想,實際上都無法提供真相。案件的焦點不在被網絡輿論捕捉到的涉黃小卡片上,也不在于跟蹤這種爆炸式傳播是如何發生的;作為一起法律案件,它需要回到起點去查明:遇襲事件中那名至今仍未抓獲的嫌疑人究竟是誰?為何要襲擊這位女子?這一次,我們不想再看到什么劇情反轉,但即便存在再多的所謂陰謀與炒作,我們也希望公共輿論監督的精力不被浪費,權威的法律調查機制不被誤導,完整而合乎邏輯的真相不會迷失。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